2014-11-18 11:10:53 來源: 新華網江蘇頻道
近兩年,由褚時健種植而得名的“褚橙”,開始在網上走紅並且熱賣。近日,“褚橙”又到了一年一度上市的季節。“好吃、很甜”是很多消費者給“褚橙”的評價。優良的品質以及背後的傳奇故事讓“褚橙”一路熱銷,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仿冒品。
除了大名鼎鼎的“褚橙”,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的“柳桃”、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代言的“潘蘋果”也都進入了今年的銷售期。記者注意到,前幾年被熱炒的“京東大米”和網易丁磊的“丁家豬”卻逐漸被人遺忘。丁磊在今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沒有市場化推廣的原因在於目前還在經驗積累階段。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界大佬進軍農業迎合了人們對世界杯赛程预测 的需求,也讓更多的資本下鄉,但能否成功仍然依靠產品的品質,名人與產品結合隻是營銷手段。現代快報記者 蔡旺 王立航
“褚橙”憑什麼那麼火?
本來生活網是“褚橙”唯一授權的在線經銷商。記者在本來生活網看到,“褚橙”已經開始正式發售,分為熱血版和理想版兩種類型。“褚橙”去年的種植麵積為2400畝,今年是3000畝,整體種植麵積在增加。不過,今年5、6月份的高溫天氣導致“褚橙”幼果脫落嚴重,總體產量下降了近30%。“5公斤熱血版‘褚橙’售價為148元,理想版則為168元。”本來生活網華東區市場總監羅紹恩說,價格比去年略有上漲,今年還推出了2.5公斤的小規格“褚橙”。
今年“褚橙”在華東區域供不應求,羅紹恩介紹,目前貨一到就發給客戶,已經沒了庫存。“很多客戶一開始買了兩三箱,吃了以後與同事、朋友分享,很甜、果皮手剝即開等特點給人留下印象。”當被問及“褚橙”為何大受歡迎時,羅紹恩說,最核心的原因是確實好吃,因此不少人選擇二次購買。褚時健75歲再次創業,“褚橙”裏麵有勵誌故事存在。另外,王石多次拜訪褚時健,這一行為也為“褚橙”加分不少。
目前,江蘇沒有“褚橙”線下實體店。羅紹恩告訴記者,除了本來生活網,隻有京東、1號店、天貓開設了旗艦店,盡管有商家在多個電商平台銷售“褚橙”,但他們公司無法確保它的品質和真偽。
“柳桃”隻在線上銷售
10月中旬,“柳桃”開始了今年的預售。據了解,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年近七旬二次創業,推出了現代農業品牌“佳沃”。繼2013年首款產品藍莓之後,“佳沃”推出了第二款產品獼猴桃。柳傳誌第一次以自己的名字為產品背書,冠名“金豔果”獼猴桃,被稱為“柳桃”。
“柳桃”現在隻在電商渠道銷售,12粒裝“柳桃”價格為99元、18粒裝則為168元。佳沃集團總裁陳紹鵬此前透露,去年佳沃集團獼猴桃的產銷量為3000多噸,營業額不到一個億,今年產量將達到6000噸的規模,預計營業額會翻倍。
“潘蘋果”線上線下同售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為家鄉甘肅天水蘋果代言,產品命名為“潘蘋果”,主要有花牛、紅富士和黃金帥三個品牌。
“ ‘潘蘋果’線下在北京有一家體驗店,還進駐了卜蜂蓮花、沃爾瑪超市係統,但僅限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四地。”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北京、上海、廣州,在河南、陝西等地已經有了代理商,與杭州一家公司達成了深度合作,有產品在線下銷售。不過,江蘇既沒有“潘蘋果”的經銷商,也沒有超市進貨,消費者可以選擇淘寶“潘蘋果”商城或者“潘蘋果”官方在線商城購買。
記者在淘寶“潘蘋果”商城看到,目前共有四款紅富士產品在售,價格分別為4個家庭裝49元、6個家庭裝59元、9個禮盒裝119元、12個禮盒裝138元。算下來,每個“潘蘋果”售價至少10元。從成交記錄來看,交易量最多的為12個禮盒裝,僅有30筆交易。據悉,由於“潘蘋果”缺乏故事內涵,在杭州、武漢等地銷量一般,消費者不買賬。
“京東大米”和“丁家豬”悄無蹤跡
2011年5月,京東商城董事長劉強東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種的來龍牌大米終於上市的消息。當時來龍大米隻有5公斤一種包裝,售價128元。產品介紹裏特意說明,來龍牌大米是劉強東在家鄉江蘇省宿遷市承包農民土地,本為自種給員工吃的放心米,京東水稻一年一季,畝產隻有600斤,綠色種植成本高。昨天,記者在京東商城米麵雜糧的頁麵上並沒有找到來龍大米,客服表示暫時沒有產品銷售。記者查閱劉強東的微博內容,注意到其最後一次提到“京東大米”是在2012年4月。
2008年,網易創始人兼CEO丁磊吃火鍋時發現豬血顏色不對,從而產生了自己養豬的念頭。2011年3月,網易宣布養豬場落戶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2013年年底,第一批100多頭豬出欄。同時,網易開始反思:“農業對於網易真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複雜的供應鏈管理的確也不是互聯網公司的長項。”
今年年初,丁磊表示,想把網易養豬當做公益來做,探索出一個可以提高世界杯赛程预测 保障、提供農村工作機會又能全國推行的養豬流程和模式。目前還在積累經驗,團隊在豬種的選擇和培育上耗時太多。
業內人士認為,老百姓日常生活吃穿住用行中,吃的體量最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世界杯赛程预测 和品質越發重視。食品的預期性、擴展性比較強,目前來說仍是一片藍海,有很大的投資機會。柳傳誌、丁磊等名人進軍農業,產生了營銷的結合點,有故事可講。“名人做農業能否成功的核心在於產品,品質一定要好,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者。”這位業內人士說,如果產品是1,營銷則是0,產品曆史、種植情況以及其中的故事都是在營銷中可挖掘的點。
“越來越多的資本關注農業,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好的現象。” 對於商業大佬紛紛進軍農業,中國人民大學農產品價格專家毛學峰說,畢竟他們是在做綠色食品。在此之前,進入農業的資本很少。“褚橙”、“柳桃”以及“潘蘋果”的出現,表明市場越來越細分。更多類似的產品進入市場,不僅有了市場競爭,而且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選擇餘地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