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業迎來機遇
在全球奶業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的特殊時期,我國奶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原奶產能過剩,奶價低迷,奶農‘混不下去了’!”“現在交奶就是賠錢”“奶業遇困境,都是進口惹的禍”……就在一些奶牛散養戶的訴苦聲中,一些業界人士卻認為,中國奶業正麵臨大有作為的機遇期。何也?
前段時間發布的由中國奶業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6)》顯示,我國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全國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5%,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及兩大營養成分平均值都已高於國家標準,也高於美國標準;規模養殖場生鮮乳中體細胞平均值低於歐盟限量值,菌落總數平均值低於澳大利亞限量值。中國乳製品協會也對市場上將近30家主流品牌的產品質量進行月月抽檢,並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抽檢,檢測結果顯示主流品牌的產品質量達到了100%合格。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我國奶業“目前質量安全水平正處於曆史最好時期”。
從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後,我國奶業痛定思痛,政府部門通過大力整頓奶業秩序、製定完善法律法規、推進規模化養殖、加強奶站監管、強化質量安全等一係列舉措,使中國奶業走出低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奶業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奶業“小、散、低、差”的矛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市場競爭加劇、政府監管趨嚴,也倒逼企業加強自律、加速轉型升級,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滿足消費者的要求,重塑人們對國產奶的消費信心。
10月1日,號稱“最嚴”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此《辦法》在提升行業規範、提高奶粉質量的同時,或將給我國奶粉市場帶來一次變革。
目前,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發展中國家的1/2,未來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水平提高、收入增加,特別是全麵放開二胎後,奶類消費需求會不斷增加。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意味著國產奶業大有可為。盡管中國奶業還存在生產主體多、生產成本偏高、競爭力偏弱,產業鏈條長、監管對象點多麵廣、企業的整體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還有待提升等問題,但麵臨機遇,企業隻要以市場為導向,用現代科學技術、物質裝備、發展理念、經營方式、產業組織,改革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就不難實現民族奶業的振興。
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1-09)農業部緊急通知采取措施度過“奶業寒冬”
- (2015-03-19)中國乳品標準或將重新定義 目標瞄準奶業轉型
- (2015-04-13)30餘年歐盟牛奶配額製度取消,打響中國奶業價格戰
- (2014-07-18)2014(第五屆)中國世界杯赛程预测 高層對話在京舉行
- (2014-07-23)“外來”快餐店,緣何中國世界杯赛程预测 問題如此多?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