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打造臨港經濟試點示範區

2018-03-28 10:20:01 來源: 世界杯赛程预测 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湖北沙洋:打造臨港經濟試點示範區
 
  奮力衝刺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
 
  何長青 張君 本刊記者 張書林
 
  千裏漢江第一良港沙洋港船隻往來如梭,蒙華鐵路、棗潛高速建設工地人聲鼎沸,公鐵水聯運格局初步形成;沙洋城區塔吊林立,“兩江明珠、魅力水城”初現雛形;弘潤、楚玉、洪森、荊玻、荊華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工業逐步挺起“脊梁”;沙洋首創的“按戶連片耕種”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在全國推廣。行走在沙洋大地,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麵。
 
  近年來,沙洋縣搶抓湖北省千噸級航運圈形成,以及蒙華鐵路、棗潛高速公路建設機遇,換道超越,全力打造臨港經濟示範區,奮力衝刺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2016年,在全省縣域經濟考評中前進4位;2017年,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分別增長8.5%和12.5%,位居荊門前列。
 
  借力千噸級航運圈打造交通物流樞紐
 
  隨著江漢運河通水通航、千噸級航運圈的形成,以及蒙華鐵路、棗潛高速的建設,沙洋將成為鄂中重要的公鐵水聯運物流樞紐、漢江生態經濟帶上的發展熱地。
 
  開展戰略合作,建成漢江最大現代化港口。組建沙洋新港區,投資4.58億元建成漢江沙洋港中心港區一期綜合碼頭,共有6個千噸級泊位,設計年貨物吞吐量500萬噸,集裝箱運輸50萬標箱,成為“千裏漢江”規模最大的集裝箱碼頭。采用PPP模式,引進上市公司中國基建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合作經營,2016年7月1日正式開港開埠,起運漢江第一個集裝箱。截至目前,漢江沙洋港已完成雜貨和散貨吞吐量約100萬噸、集裝箱5萬餘標箱,走水運的企業物流成本降至0.1元/公裏/噸,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連通鐵路高速,打造公鐵水聯運樞紐。在蒙華鐵路、棗潛高速公路勘測設計階段,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蒙華鐵路向沙洋縣城靠近,解決了沙洋縣城不通鐵路的問題;積極爭取棗潛高速從沙洋穿過,解決了縣城和沿線鄉鎮不通高速的問題。同時,積極推進棗潛高速與沙洋新港區連接線、蒙華鐵路至沙洋港鐵路支線、漢江二橋等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公鐵水聯運樞紐。
 
  實施“區港聯動”,加快建設自貿產業園。依托漢江沙洋港規劃12平方公裏物流園區,與漢江沙洋港聯動發展,重點建設3大板塊,即臨港工業中心、現代物流園中心和煤炭集疏運中心。以中國基建沙洋港3平方公裏物流園區為依托,開展保稅物流中心籌備前期工作,對接武漢自貿區,加快建設沙洋自貿產業園,為沙洋建設漢江航運中心、臨港經濟試點示範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造三大產業構建新型工業格局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依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重點,聚焦聚力裝備製造、玻璃建材、綠色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產業鏈條向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打造千億高新技術園區。
 
  堅持招大引強,發展裝備製造產業。堅持領導精力向大項目集中、優惠政策向大項目集中、優質服務向大項目集中,緊盯行業龍頭企業,全力以赴招商引資。2016年,成功引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營製造業100強的湖南泰富重裝集團,在沙洋投資30億元,規劃占地1500畝的華中智能製造產業園,並著力引進電機、電線、電纜、大型製造、智能控製、回轉支撐等配套企業。2017年6月22日,項目試產,同年底實現產值1.5億元,利稅800萬元,該項目改寫了沙洋無智能裝備製造業的曆史。
 
  推進轉型升級,壯大玻璃建材產業。出台了《加快推進玻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意見》,實施項目、融資、技術等20多項扶持措施,引導企業淘汰15條格法生產線,新上兩條日熔化總量1900噸的浮法生產線,玻璃產業實現“浴火重生”,目前產銷兩旺。積極推進年產600萬㎡Low-E玻璃深加工項目、10000t/a電熔材料項目、350t/d汽車玻璃原片、碩星麵板、金藝立水晶等項目,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形成集聚發展態勢。2017年,沙洋玻璃產業的稅收超過1億元,是轉型前的十多倍,銷售收入是以前的三倍,但排放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
 
  加快科技創新,做強綠色食品產業。鼓勵支持國家級龍頭企業洪森集團在做大做強傳統產品的同時,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開發了“米糠多糖”“米蕈多肽”“膳食纖維”等3種保健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已上報待批,將填補我國在米糠深度開發利用領域和稻米胚芽深度開發領域空白。2017年,沙洋縣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總產值213.05億元,同比增長7.2%。沙洋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全省“四個一批”農產品加工先進園區。
 
  推進三產融合發展開啟現代農業新篇
 
  沙洋的特色在“農”,優勢在“農”。讓特色更“特”,讓亮點發光,必須搶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機遇,放大按戶連片耕種模式效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
 
  推行按戶連片耕種,釋放農村發展活力。從2014年3月開始,沙洋縣抓住土地確權頒證的有利時機,成功推行按戶連片耕種,使每個農戶耕種的土地連片且不“插花”,全縣按戶連片率達到91%。連片後,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率達到83.3%,畝均生產成本降低150元左右,增加了農民種田收入1.3億多元;土地流轉的收益比連片前每畝高出300元左右,土地流轉農民收入增加1.2億元。同時,催生一大批新型經營主體,促進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標準的推廣應用。“按戶連片耕種”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1號文件;2017年2月,沙洋“按戶連片耕種”榮登首屆中國十大三農創新榜;2017年8月,沙洋縣農村按戶連片耕種改革獲得首屆湖北改革獎項目獎,並位居同類獎項榜首;2018年1月,沙洋縣首創的“按戶連片耕種”被寫入2018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
 
  打造“四大產業鏈”,提高農業產業效益。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形成了四條全產業鏈。一是以洪森為龍頭的水稻加工全產業鏈。形成20萬畝的示範種植,40萬畝的蝦稻連作,30萬畝的再生稻,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打造了“洪森”“龍池”等中國馳名商標,提高產品競爭力。二是以楚玉為龍頭的水產品加工全產業鏈。楚玉食品公司主要進行小龍蝦、藕帶等水產品加工,年出口達5000萬美元,成為全省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以商招商,引進甲殼素和魚粉、魚糜深加工項目。三是以正邦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加工全產業鏈。中國民營500強企業江西正邦集團總投資1.2億元,已建成外三元商品豬繁養體係和5萬頭生豬養殖基地,正在建設年屠宰生豬50萬頭的屠宰場、年加工3.7萬噸的火腿腸等豬肉製品項目。四是以環星、洪森天利公司為龍頭的雙低油加工全產業鏈。全縣雙低油菜種植麵積70萬畝,總產12萬噸,位居全省前三,年加工油菜籽能力80萬噸以上,先後榮獲“全國雙低油菜生產大縣”“中國油菜籽加工強縣”“中國菜籽油之鄉”等榮譽稱號。
 
  建設美麗鄉村,打造油菜花旅遊名縣。以荊沙“四化同步”示範帶為重點,建成3個萬人社區、10個新農村居民點,創建省級生態鎮2個、森林城鎮1個。著力打造五洋公路油菜花旅遊帶、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遊帶、漢江自然風光旅遊帶、207國道楚文化旅遊帶、監獄警示教育旅遊帶。連續十一年成功舉辦油菜花旅遊節,吸引遊客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億多元。目前,“最美油菜花海”已成為沙洋的響亮名片。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朝氣蓬勃的新沙洋已從美麗的漢江之濱揚帆起航,踏浪前行,正在加快建設漢江流域臨港經濟試點示範區,奮力衝刺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譜寫“創新轉型、後發趕超”的壯麗篇章,“兩江明珠、魅力水城”一定綻放出熠熠光彩!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沙洋 臨港 示範區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