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與營養學”課程中細談長短菜心的利弊及形因剖析
隨著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烹飪與健康理念越來越受重視,筆者從“烹飪與營養學”課程及圍繞烹飪原料學知識剖析菜心的長短利弊及形成原因,雖有“抓小放大”之嫌,但它與我們平常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烹飪營養學角度,有利於指導並糾正大家今後加工菜心時的一些不科學做法,並引導大家正確加工與食用。
菜心可泛指,也可以單指。泛指的菜心(花)品種就非常多了,大白菜心、韭菜心(花)、芥蘭菜心、肉芥菜心、小芥菜心、老菜心、油菜心、花球菜心、柳葉菜心、晚花菜心、甚至於空心菜、佛手瓜苗、豌豆苗、紅背菜心,也都屬此列。如果是單指,我們可以就平常見得比較多的柳葉菜(花)心為例來討論,也未嚐不可。短菜心,是指人為的用手掐過或刀具切過,長度在4至5厘米。而長菜心可以指一整條比較長的菜心,也可以指一些菜係裏按用途加工成一定規格尺寸的菜心,如廣東菜裏的“郊菜”,長約12厘米及以上尺寸的。不論長短,我們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分析。
一根菜心(花),如果不把花打掉,隻是掐、切底部,那麼它隻有一個刀(傷)口,整根菜心相當完整。而一根長菜心(花)掐、切成三、四段後,一個刀(傷)口就變成了五至七個刀(傷)口,所帶來的影響和利弊是截然不同的。
營養素的大量損失。蔬菜的營養素不僅有水,還富含糖、無機鹽、有機酸、含氮物質、脂肪、色素、香氣物質、酶等。特別是維生素中的抗壞血酸、維生素A元的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生育酚、葉綠醌以及無機鹽中的鈣、鎂、鐵、鉀、鈉、硫、磷等元素。洗、浸過程中的損失。一洗一泡,就會衝洗掉部分汁水。特別是浸泡,現在的人總懷疑青菜有農藥殘留問題,洗幹淨後喜歡浸泡。這一泡在把“農藥”殘留量“泡走”的同時,也把水泡進青菜裏麵去了。因為植物會利用高滲透壓的作用,將水通過毛細管達到任何一個部位,這是物理學上的滲透與滲透壓的概念及作用的結果。而菜心裏麵的原味物質等化學成分,卻會流失掉一部分。菜心的質地(感)上來談一下。長的菜心因為保持水分和原味物質比較多,大火大油炒出來後,其質地(感),即嫩脆的程度要比掐、切成短小的菜心保持得好一些。當然,泡過水的長、短菜心(花)也嫩脆,但那是一種淡寡的嫩脆,嚼在嘴中沒有這麼好吃和過癮,利弊非常明顯。烹調時受的損失。炒菜一般要求火力比較大,菜心生脆的“身軀”受如此強烈的熱刺激,汁水就會隨著傷(刀)口更加快速地流出。一般情況下,刀(傷)口越多,菜心越短小,流出的汁水就成正比。加上受熱的菜心部分細胞破裂出水,或加鹽等味後,由於鹽等物質的高滲透壓作用,更加迫使菜心大量脫水,菜心的體積同時變軟縮小,因而平常我們常見一些青菜被炒成湯湯水水的樣子,就不足為奇了。倘若是不懂烹飪的人,炒出來的湯計更加多,往往是吃了菜棄了湯,這是最看不見的營養損失,也反映了廚師水平的低下。從這個意義上講,菜心被加工成長或短(小)的利弊更加一目了然。所以飯店的廚師一般喜歡炒長菜心,當然這裏麵的原因很多,但這個原因是少不了的,隻是有些廚師不太明白裏麵的科學道理罷了。
如何彌補烹調時的營養損失,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是長菜心;二是猛火快炒;三是適當多放些油;四是滴幾滴醋和料酒;五是勾(極)少許薄芡。不過,這是另外一個技術問題了,不宜展開。還有一點就是,掐、切成短小一點的菜心(花),至今在一些大的夥食單位(如企業、學校等)來看,易於“清洗方便”。這是因為他們的用菜量太大,人工洗滌原菜費功費力,為了省事,私下就會“偷工減料”。一般先是把青菜的黃葉、殘葉和蔸把去掉,再砍切成短、小的段、塊,倒入水池中胡亂攪拌一下,就算洗過了。這種青菜炒出來後,一是原味原汁的菜味減少了,二是營養素損失了,三是不衛生。如果是這種情況,不僅不能掐、切成短小形狀,還需先把原菜放在池盆裏,加濃度2%的鹽水浸泡5分鍾,或者采用0.3%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分鍾,最後再用清水衝洗幹淨,以殺滅蟎、蠓等有害蟲卵和微生物。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掐、切成短小的菜心,表麵上好像有利於一些大的夥食單位節省勞力和時間,但弊端甚多,不值得提倡。那麼,就算是長菜心有以上蟲卵,浸泡時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也比短小的菜心方便清洗,營養素損失也少些。
第二個大方麵,菜心被掐、切成小段的原因,也受家庭條件的限製影響。比如家裏的鍋頭都比較小,菜心太長,放入鍋中不便翻拌、撈炒。短小的段就稍為容易些。還有些人會說,我煮久一點,或用鍋蓋蓋一下,不就熟了。是熟了,但那菜還有脆嫩、鮮甜、青綠的特點沒有?那隻能是“潲菜”一盤。基於這個認識,你就不會不理解飯店“炒菜心”一般都比較長的緣由了吧,這也算菜心長短的形成原因之一。
此外,家庭的盛裝器皿一般都比較小,不像飯店那樣,什麼類型和規格的器皿都有。因此,菜心長的話,放到圓盤裏會掉落在盤邊,既不衛生,也不雅觀。家裏就沒有這麼講究了,囫圇裝在裏麵就行了,比較隨意。而飯店炒出來的菜心,裝盤(飾)一般要比家裏講究一些。飯店裏的“炒菜心(油菜)”裝得好與不好,整不整齊劃一,長與短,價值與價錢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上,何況飯店多使用工藝碟來裝,應該是錦上添花,不賣個高價,豈肯罷休。這是形成長、短菜心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大的原因是掐、切成短小的菜心,是受傳統消費心理及人的年齡大小的一些影響。以前的生活大多比較貧窮,大人教育小孩,都是強調“看菜吃飯”的。菜是不能多挾亂挾的,就是青菜,如果是一條條的原菜,根本經不起幾次挾,恐怕一個人挾一次都難以保證。倘若是掐、切成短小的段,就可以多挾幾次了。當然,現在不同了,生活改善了,基本上不存在青菜夠不夠吃的問題。尤其是在飯店消費,煙、酒、肉菜是大頭,請客的人還怕多點一盤青菜嗎?也可以這樣認為,生活好壞及質量高低,或多或少影響到人對菜肴(長、短)的消費心理,隻不過這一點留在人的心底,不易從表麵上覺察罷了。
菜心被掐切成小段的第四個原因,就是受侗族等民族的食俗、習慣影響。侗族人將要煮的青菜和魚類等烹飪原料,習慣於用剪刀剪切,而不擅長用砧板、刀具,其形狀大多數是比較短小的段、塊,方便烹調,也方便食用。而桂林的侗族與漢族毗鄰或雜居,飲食文化相互影響與融合,在交流中向前發展,現在的飯店也好,還是家庭都有把菜心加工成短小的段、塊的情況,這應該也算形成的又一個原因吧。
反過來說,現在的飯店又為何“流行”起長菜心這種加工方法呢?這主要是受粵菜的影響。粵菜裏麵的“蔬菜剪改法”中有“郊菜”的加工,這個郊菜的含義是指圍在碟子旁邊的菜心,故稱“郊菜”。它適用於筵席或大菜用,剪法是先剪掉老葉和菜頂的花蕾,留下全條菜的中段,長約12厘米。但是,粵菜在影響其它地方菜係的時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哪個廚師也不會生搬硬套用尺子去量菜心的長度,再來掐切,而是習慣於大約這麼長,或者更長一點的情況也是有的。因此,現在桂林一些飯店在烹製某些需要圍邊的菜肴時,很多廚師都是隨手用長一點的菜心圍邊,而不一定非得量準12厘米的尺寸來圍。花蕾也不一定打落下來,而是留在上麵。久而久之,這種做法沿襲下來,逐漸演化成從圍邊到用來“炒菜心(油菜)”這種加工方法。這是長菜心來源的最重要的原因。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菜心加工成長一點的好處與價值,無論從哪個方麵和角度講,都要比加工成短小的段的附加值高和強。既然這個道理講得通,我們在加工、烹調菜心時,又何不用長菜心呢?
李河山桂林理工大學
王福良廣西商業技師學院
譚興勇桂林商貿旅遊技工學校
作者:
李河山,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應用實驗開放教學,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等,有關實驗室的;
王福良,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飲食;
譚興勇,本科,高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烹飪營養飲食。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2-31)迷信營養學“偽知識”,小心踏入世界杯赛程预测 誤區
- (2016-06-24)轉基因食品的營養學評價研究進展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