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兼並重組 不隻是賺錢那麼簡單

2015-06-30 15:37:13 來源: 新京報

  上周,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結果,不合格7個批次羊奶粉中,飛鶴乳業控股的關山乳業有6批次上榜。就在上月,中國乳業也剛剛經曆一次48批次不合格乳粉帶來的“地震”。

  不過,關山羊奶粉事件中,母公司飛鶴第一時間進行回應說明,令食評君印象深刻的有兩句話:一是飛鶴“負有監管責任”;二是“雖然飛鶴是關山的投資控股方,但品牌之間都是獨立運營的”。

  2014年,飛鶴乳業連續兼並了吉林艾倍特和陝西關山兩家乳企,而恰恰是這兩家子公司,今年連續登上食藥監總局“黑榜”。此次關山6批次羊奶粉都出現實質性質量問題,有媒體人甚至在微信自媒體向飛鶴喊話:並購關山一年多,飛鶴你幹嗎去了?

  那麼,關山乳業產品出了問題,作為控股母公司的飛鶴究竟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

  食評君查詢公司法規定,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承擔公司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後果和責任。從這個法理講,還真沒飛鶴什麼事。不過,要是回看國家當初鼓勵乳企兼並重組的目的,飛鶴乳業真的能撇清與關山的關係嗎?

  2013年,工信部牽頭製定《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並重組工作方案》,於去年6月由國務院正式下發。國家此舉立意明確:規範市場秩序,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質量效益,促進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健康發展。

  這也就是說,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創國內乳業後,國家希望有實力、負責任的乳企能通過一係列兼並重組行為淘汰落後產能,從而提升國內乳業的整體水平和產品質量。

  數據顯示,目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已達到65%。根據國家規劃,2015年將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

  在此背景下,諸多大型乳企摩拳擦掌紛紛擴張。蒙牛乳業一擲千金收購雅士利及現代牧業;光明乳業加緊海外擴張步伐;飛鶴連續收購兩家區域品牌;伊利與貴陽三聯乳業洽談重組合作事宜……

  兼並重組的同時,乳業應時時提醒自己不忘國家鼓勵政策的初心。食評君認為,乳業兼並重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企業不能隻顧低頭賺錢。兼並後,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行其是,忽視對子公司的品控與管理,出了事劃清界限,那麼國家的一番美意恐怕要付諸東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