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調查

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暴利高達200% 銷售靠忽悠

2016-06-29 11:33:12 來源: 北京晚報

  據《新快報》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占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隻占很小比例。保健品“偽裝”成藥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產品靠“忽悠”蒙騙消費者牟取暴利。

  企業科研投入不及利潤1%

  日前,國家食藥監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其生產廠家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稱其“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可以使冬蟲夏草“含著吃”,並聲稱“極草純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華溶出”,這讓不少消費者認為一片極草等於7根蟲草的功效,不惜重金購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億元廣告費打造其“含著吃”的所謂高科技概念,而這筆投入也是極草成本中極大的一塊。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常務會長趙錦文認為,“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並不是高科技,“壓製設備研發技術在國內早有應用,其廣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辭也在業界存有廣泛異議。”

  “暴利不是靠技術和質量,而是靠營銷。”業內人士稱,許多高價保健品的營銷策略都與“極草”類似。

  按照國家規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經費應占其利潤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業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潤的1%。保健品行業利潤可達100%至200%,這已成為行業內部公開的秘密。很多廠家自己不研發,而是采取買斷經銷權或外購產品的辦法經營保健品,導致各路廠家更加陷入炒作式營銷大戰。

  保健品能“抗癌”?騙人!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安徽省食藥監局有關專家說,保健食品隻有輔助治療的功效,但為了吸引眼球,一些企業和經銷商大肆宣稱其治療效果優於專門藥物並且無副作用。安徽合肥的胡先生告訴記者,他父親此前一直靠吃藥控製血壓,沒想到看了保健品廣告後篤信“是藥三分毒”,就擅自停藥,血壓飆升,一下子中風,至今還在重症監護室。

  為了將產品打造成“神藥”,一些保健品廣告已不滿足在電視等傳統媒體上狂轟濫炸,互聯網和新媒體也成為保健品新的營銷渠道,甚至有大量沒有取得保健品“小藍帽”的假冒偽劣產品也出現在網上。食藥監部門專家稱,目前我國認可的保健品27種保健功能中,並沒有防癌抗癌這一功能。

  特別是一些針對老年人開始免費的“健康講座”不斷增多,實際上就是給老年人“洗腦”。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老人被‘洗腦’之後,兒女阻止買保健品就是不孝順。”安徽一家三甲醫院藥劑科主任說。

  購買時應谘詢正規醫生

  “藥品需要通過嚴格的臨床測試,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業還生產藥品幹什麼?”一位藥劑專家告訴記者。

  而一些表麵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消費者食用後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但長期食用副作用十分明顯。

  “保健品企業如果給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很多時候僅僅是退還產品費用。違法成本過低,對其違法行為沒有任何威懾力。”安徽省食藥監局2022世界杯预选赛最新排名 辦主任孫斌園說。相關專家認為,對於保健品行業,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和引導力度。

  此外,提高全民健康常識、讓消費者不盲目迷信保健品也是當務之急。“即使是優質保健品,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需求服用。”多位藥劑專業人員表示,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簽約家庭醫生項目,因此消費者在選購保健品時不妨谘詢身邊的醫生,避免因迷信廣告導致“隻買貴的不買對的”。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