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創新路上不停歇 小罐茶砥礪奮進逐夢前行

2019-09-17 10:44:53 來源: 中國網

送走炎炎夏日,迎來金風送爽。現代派中國茶小罐茶也在收獲著又一年的希望。在日前剛剛舉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款由小罐茶聯手IBM共同打造的“AI挑茶機器人”備受各界關注。事實上,小罐茶自2016年上市以來,從來就不缺乏關注,因為,這一路上,小罐茶的創新從款停歇。

曆經3年多調查尋訪,小罐茶問世角逐市場;一款新茶立項耗時2年,研發方案調整10餘次;聯手多位製茶大師,深度融合傳統技藝與標準化生產……作為現代派中國茶的代表,小罐茶獨具匠心,7年來致力中國茶的生態革新,將“簡單喝好茶”從想象變成了現實。

“簡單喝好茶”推動產業變革

2012年6月,小罐茶初入市場,曆時3年多時間遍訪國內茶農、茶企、行業專家,探索茶行業品牌化發展的答案。

小罐茶了解到,中國茶市場長期存在“有品類,無品牌”的散亂局麵。買茶“無標準”、喝茶“太繁瑣”,讓消費者與“喝杯好茶”越來越遠。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罐茶決定對生產及銷售模式進行改革,以提升用戶體驗,推動產業發展。

2016年,小罐茶首款產品問世,憑借優良品質、標準化生產、自動化灌裝、一罐一泡一飲的便捷設計迅速占領市場。一方麵以統一等級、統一價格、統一規格的方式,為消費者建立好茶認知和選擇標準;另一方麵以“不學即會”的理念為指引,創新現代茶具,簡化繁複的傳統飲茶流程,幫助更多人方便喝上好茶。

2018年,小罐茶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2019年5月,小罐茶又根據廣大自飲人群的需求推出了“一罐多泡”的多泡裝,滿足了更多人“簡單喝好茶”的需求。

6道挑選工序確保茶葉品質

高品質的茶葉,不僅在於鮮,還在於精。每到春天,在小罐茶位於安徽富溪鄉的茶園裏,采茶工們異常忙碌,需手工一顆顆地挑選嫩芽頭。一叢茶樹的嫩芽僅有十幾顆,彌足珍貴,每一顆不僅要費力尋找,采摘時下手更需要“輕快”。一罐黃山毛峰小罐茶雖小,卻是從20餘叢茶樹上采摘的200顆嫩芽製作而成。

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告訴新京報記者,“小罐茶在堅守核心原產地的基礎上,對原料的品種、采摘時間、采摘嫩度等都有嚴格規定。”

小罐茶獨創了6道精選挑茶工序。在小罐茶黃山工廠,80多名工人每天從茶葉中挑出黃葉、老梗等,並逐一記錄數據。除鮮葉挑選、機器分級、機器除雜、人工初揀4道常規流程外,小罐茶還不惜工本增加了2道人工精揀,保證茶葉的高潔淨度。

重重工序後,小罐茶還要再次精挑細選,平均下來需要7、8斤鮮葉才能精選出1斤符合小罐茶標準的幹茶。“慢工出細活,以精占市場”,小罐茶品質的匠心精神正體現在這些嚴格的細節中。

傳統技藝與標準化生產融合

將傳統小作坊製茶轉變成標準化生產,是茶企通向品牌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小罐茶聯手多位行業知名製茶大師,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化標準化生產深度融合,以打造當代新茶的匠心品質。

謝四十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黃山毛峰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作為小罐茶黃山毛峰標準的製定者與品質把控者,他提出一係列工藝參數,嚴格按照參數要求指導小罐茶生產。而工藝參數非一成不變,需實時根據環境變化來調整。

“傳統的製茶技藝和經驗很關鍵,我們所說的‘看茶做茶’,就是指生產過程中要看茶葉炒出來的老嫩度,看火候掌握,這些都在隨時調整。”

非遺項目鐵觀音製作技藝傳承人高碰來介紹,小罐茶鐵觀音茶的研發方案調整不下10次,“兩年的立項和研發中,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擬定產品標準,一罐好茶的色、香、味、形等評判都有據可依。”

業內認為,無論是標準化、工業化、品牌化做法,還是嚴苛的標準、嚴密的品控,都體現出小罐茶著眼於中國茶行業的發展。而秉承匠心製作工藝是小罐茶能夠在茶產業創新發展之路上突出重圍的不二法門。小罐茶的出現,或許是中國茶的一個全新探索和解決思路。

為中國茶減齡,讓喝茶變成一件簡單而又愜意的享受,小罐茶做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了小罐茶的忠實粉絲。如今,小罐茶正向著心中的美好願景“讓中國茶重返世界舞台”奮勇前行!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