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澱粉作增稠劑對凝固型酸奶 品質的影響

2016-08-23 15:46:59 來源: 世界杯赛程预测 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酸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乳製品市場當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不過,一些酸奶製品時常會產生乳清析出、組織狀態粗糙、粘稠度低等情況,因而口感不佳。將增稠劑添加在酸奶當中,主要是為了對酸奶的粘稠度進行提升,使其口感、狀態、質地等得到改善,並且能夠改善酸奶結構,阻止乳清析出。因此,應當明確增稠劑的添加對凝固性酸奶品質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提升酸奶製品的品質。

  凝固型酸奶的製備工藝

  凝固型酸奶的製備工藝流程為:原料乳→標準化→配料→過濾→預熱→均質→殺菌→冷卻→接種→灌裝→發酵→冷卻→冷藏後熟→成品。配置了13%的脫脂奶粉溶液,在大試管中滅菌冷卻到35℃,然後在恒溫培養箱進行40℃、4小時的培養[1]。對脫脂乳進行製備,用三角瓶進行盛裝。在滅菌冷卻之後,對4%活化菌種培養物進行了接種,在培養箱中進行了40℃、3小時的培養。在250ml三角瓶中裝入了100新鮮牛乳,進行了95℃、15min的滅菌,然後冷卻到45℃,並加入4%的母發酵劑,均勻攪拌後,在42℃培養箱中進行3小時的培養,凝固之後保存在4℃的冰箱當中。在製備凝固性酸奶的過程中,檢驗原料乳,進行計量過濾,然後加入增稠劑和糖,進行3min均質,15min殺菌,然後冷卻到40℃到45℃,按4%的量對發酵劑進行接種[2]。進行3小時發酵,並冷藏12小時。最後對酸乳的粘度、酸度,利用數顯粘度計、酸度滴定法進行測量。

  增稠劑的添加及對凝固型酸奶品質的影響

  根據相關的研究,在製備凝固型酸奶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羧甲基纖維素鈉、馬鈴薯澱粉、馬鈴薯變性澱粉,以及蔗糖、脫脂奶粉、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杆菌等試劑與材料。根據相應的研究結果能夠得知,分別添加0.5%、1%、2%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對粘度和酸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結果表明,酸奶的乳清析出最少、質地最佳、口感最好的為0.5%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添加量。對馬鈴薯變性澱粉進行添加,結果表明,在0.2%的馬鈴薯變性澱粉添加量下,酸奶具有最好的品質。分別將0.3%、0.4%、0.5%的馬鈴薯澱粉加入酸奶中,根據結果可知,加入的馬鈴薯澱粉並不會對凝固性酸奶的質地進行改善,對於乳清析出的情況也不能阻止。

  變性澱粉作為凝固型酸奶

  增稠劑的研究必要性

  綜合之前的分析結果能夠得知,對於凝固性酸奶的品質來說,加入變性澱粉、馬鈴薯澱粉、羧甲基纖維素鈉等增稠劑,均會對酸奶的品質產生良好的影響。其中,價格最低的是變性澱粉,將其應用到凝固性酸奶的生產中,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3]。因此,采用變性澱粉分別與馬鈴薯澱粉、羧甲基纖維素鈉等進行複配分析,從而對馬鈴薯澱粉、羧甲基纖維素鈉的用量進行降低。最為理想的添加方案為0.3%的馬鈴薯變性澱粉和0.2%的馬鈴薯澱粉、0.25%的馬鈴薯變性澱粉和0.25%的馬鈴薯澱粉、以及0.25的馬鈴薯變性澱粉和0.25%的羧甲基纖維素鈉,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凝固性酸奶品質。變性澱粉由於原料來源較多,變性程度不同,不同的變性澱粉應用於酸奶製作中的效果也不相同。如玉米澱粉口味清淡細膩、馬鈴薯澱粉口感爽滑,木薯則稠厚。有些變性澱粉口感比較細膩,適合應用於凝固型酸奶。因此可以根據客戶對酸奶品質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變性澱粉。凝固型酸奶是當前十分常見的乳製品飲料,其由於營養價值較高,因而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在凝固型酸奶當中,對一定量的增稠劑進行添加,能夠極大的提升凝固型酸奶的口感、味道、營養價值等。

  廣西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鍾佳佳 林澤宇 王倍倍 孫凱欣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增稠劑 變性澱粉 酸奶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