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1秒1274包,方便麵行業能否湧現下一個華為大疆

2020-05-25 14:44:55 來源: 北國網

中華美食如果隻能培養一代代的吃貨,出不了讓中華美食蜚聲世界的大企業,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這幾年在國外火起來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

華為自然不必多言,這家國際通訊行業的排頭兵,排名全球前三的手機生產商,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是中國企業的標杆。

大疆也很火,大疆的無人機產品是國際市場上幾乎到了人見人愛的地步。

抖音在國外也很火。抖音的國際版TikTok,已成為全世界App Store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序,超過了YouTube、Instagram和Facebook。

這些企業的成功打開了中國企業的想象空間,讓大家對中國企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這幾年,食品餐飲行業層出不窮的創新也讓人印象深刻。中國市場的洋快餐品牌在本土化上不遺餘力,不時推出具有濃鬱東方特色的食品菜肴,越來越像中國餐館。與此同時,本土中國食品餐飲行業也掀起了一場新的食物變革,自熱食品係列在市場上異軍突起,自熱火鍋、自熱飯、自熱麵迭出不窮,形成一股飲食熱潮。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康師傅的速達麵館自熱麵。在去年雙十一開啟僅60分鍾,速達麵館自熱麵的銷量已超過18年11月全月速達麵館係列銷量。今年成績更是亮眼,4月26日,康師傅邀請“淘寶直播一姐”薇婭為速達麵館自熱麵帶貨,直播期間便賣出了7萬盒,並在首批售罄後又進行了一次補貨。

▲康師傅速達麵館自熱麵

中國是個美食大國,當一大批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為中國製造贏得國際聲譽時,人們自然而然會追問一句,美食,這一讓中國人最為驕傲的傳統文化,什麼時候也能走出國門,什麼時候也能出幾個像華為、大疆那樣的企業?

01

速達家族打破食品與餐飲界線

洋快餐的熱衷於創新,與中國企業紮堆自熱係列,喻示著一個革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以美團、餓了麼為代表的平台企業,幾乎開創了全世界最便利快捷的外賣行業。盒馬開啟了邊消費邊體驗的模式,也就是馬雲所說的“新零售”。這些都展現出有消費場景是有生命力的。圍繞互聯網經濟,一大批網紅食品正在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而以康師傅、盒馬為代表的食品餐飲行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產品邁向中高端,消費場景不斷拓展,從線下走向線上,又從線上走回到線下,而要求已不一樣。

人們為什麼愛去盒馬?一個原因是品質有保證,以葉菜為例,什麼基地生產的,哪一天生產的,清清楚楚。綠色的一個係列、有機的一個係列,甚至供港類的也成為一個係列,不同係列麵對不同的消費需求,你不用擔心花錢買錯了產品。

盒馬的海鮮將餐飲與購物融合,打通餐飲和零售的界線,也非常討年輕人的歡心。可以說,在盒馬購物已經是一種生活享受了,這與傳統超市裏冰冷的麵孔是完全不同的。

▲居民在選購新鮮蔬菜(圖/視覺中國)

人們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享受更優質的服務,這就是消費場景、消費產品重新設計以後帶來的溢價。

方便食品也一樣,吃的是麵,但品嚐的是不同的味道,在家庭環境中,人們可能希望看到與孩子一起動手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在戶外,則是饑寒轆轆下熱氣騰騰的溫暖,而在辦公室的環境裏,麵很多時候成了社交的工具。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敏銳地把握到其中的不同。

康師傅速達家族之所以取得好成績,正是因為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對消費場景的拓展,對更精細更個性化的消費習慣的滿足。速達家族係列產品中,速達麵館瞄準中產 白領人群,煮麵麵向親子人群,自熱麵主打戶外場景,針對不同的消費場景、不同的消費人群都有定製化。

那些安全又方便,不輸於餐館炒製口味的產品,必將成為傳統餐飲涉足食品消費新時代的利器。速達麵館的這種產品形態,為消費者周到貼心的定製,天生就是為互聯網餐飲準備的。

關鍵是,食品行業的天花板被打破了,傳統方便麵價格普遍在10元以下,而速達麵館係列不僅成功翻越10元線,其中的自熱係列更是站穩了30元左右的價格區間,這已經觸及傳統餐飲業的市場空間。速達麵館的成功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打破了食品與餐飲的界線。

由食品到餐飲,這是一個巨大跨越,一個全新、跨時代的消費時代正在到來。

02

中華美食升級換代的想象空間

有一種說法,中國肯德基是全世界肯德基餐廳裏最不像肯德基餐廳的,外國人經常感歎,什麼時候,自己的家鄉也能有這麼美味的肯德基。由此可見,中華美食的世界影響力。

中國食品餐飲行業一直有個短板。我們有眾多極富地方特色的餐館,卻極少像洋快餐那樣跨越文化與國家的食品餐飲企業,一方麵,我們擁有曆史悠久的飲食文化;另一方麵,除了康師傅等少許企業以外,我們卻鮮有闖出世界聲譽的大企業。

原因無他,就因為中餐在標準化生產上鮮有建樹。這也是擺在所有中國食品企業麵前的一道考題:中華美食如果隻能培養一代代的吃貨,出不了讓中華美食蜚聲世界的大企業,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所幸的是,我們已經有一批具備現代企業意識的食品企業。

不管是洋快餐的中國化,還是盒馬的新零售,或者是康師傅等品牌在新品上的努力,其實都是一個問題的幾個麵。他們都在尋找一種中華料理與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現代特色的生活方式緊緊結合在一起。

▲2019年初,上海“康師傅麵館” 快閃店,遊客、市民排長隊“吃麵”(圖/視覺中國)

洋快餐中國餐廳的美譽以及自熱食品的熱銷,提供了一個思路,誰能將標準化生產與中國味道結合得最好,誰就能贏得這一輪產品競爭,向國際食品行業巨頭再邁進一步。

03

為什麼是康師傅?

而食品行業最有可能突圍而出的還是康師傅。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共消費了1036億份方便麵,其中中國賣出約402.5億份,占比38.85%,排名全球第一,並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賣出125.5億份的印度尼西亞,平均1秒售出1274包。由此可見,方便行業在中國以及世界的影響力,這是康師傅發力的市場基礎。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年,方便麵市場整體銷量同比微增1.5%,銷售額同比增長7.2%,其中康師傅方便麵的銷量和銷售額占比分別為43.3%、46.6%,居市場首位。康師傅一直處於食品行業的C位上。作為大工業生產與傳統美食融合的先驅,康師傅作為民族品牌對中華美食也非常擅長。通過技術上的創新不斷將美食與生產進行融合,速達家族的推出更是將這樣的追求推至極致。

康師傅這樣的企業被寄予厚望,更是因為我們都親眼目睹了康師傅將一包方便麵做成一個大產業,做成從年輕消費者到孩子都喜歡的美食,它當然也有能力肩負起將更多的中華美食搬到生產線上的重任。讓消費者在超市裏就能買到可口的飯菜,這是康師傅的時代使命。

▲方便麵幾乎是家庭必備品

其實,康師傅還手握一個巨大的優勢。

可樂的技術含量有限,可是多年來堆積起來的品牌內涵、與流行文化的共鳴,它所形成的消費文化、消費習慣足以讓全世界所有的模仿者望而卻步。

中國企業要從技術超越西方公司是非常有可能的,華為多年來不遺餘力地投入,如今結出碩果。但是在消費領域,中國企業要超越西方公司有時候反而更難,因為消費領域是需要文化、消費習慣來支撐的,如果說科技公司拚的是硬實力的話,那麼消費公司既要拚硬實力,更要拚軟實力。

而康師傅的軟實力也同樣具備領先競爭對手好幾個身位的優勢。30多年來,還沒有一樣食品像方便麵一樣融入市民生活,深刻地改變了社會大眾的消費習慣,還沒有一家中國的食品企業像康師傅那樣深入人心。康師傅這個金字招牌連同它所代表的飲食文化、流行文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說在中國有一樣東西享受著如可樂在美國一樣的地位的話,那隻能是方便麵了。這正是中國食品企業做大做強最大的依仗。

04

創新實幹,是中國企業崛起的不二法門

而要成功突圍,唯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追求極致,不斷地拓展新的生活場景,設計新的產品。

華為不是一天登上第一的寶座的,大疆生產的無人機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精致可人的。中華美食要從廚房走進流水線,也非一日之功,還有很多的關要闖。

華為的成功與努力分不開,華為的研發投入是世界級的,長期排名中國企業的第一名。更重要的是,華為有一種工程師的文化氛圍,這裏的工程師獲得了高度認可,在華為,隻有實幹才能贏得尊重。

▲康師傅航天科普展現場

而在食品行業,康師傅同樣也是工匠精神的實踐者,是創新精神的引領者。上世紀90年代初,康師傅率先在中國市場引進紅燒牛肉麵,實現中國方便麵市場的第一次跨越式發展。

前幾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進入困境中時,又是康師傅舉起創新大旗,將整個產業導入中高端層次。近幾年,康師傅更是助力中國航天事業,對標航天品質,嫁接航天精神,不斷推出新品,不斷拓展新的消費場景,創新能力有目共睹,以創新為先導的中高端產品已經成為康師傅方便麵業務最大的增長引擎。

這是個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時代,沒有哪個行業可以固步自封,躲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這些年,隨著華為等製造業企業的興起,人們也期待食品行業能不能走出像華為那樣的具備世界競爭力的國際性企業。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