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民種出"萬元葡萄" 普通種植方式50倍
上海農民種出的“萬元葡萄樹”,走出粗放式的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提升葡萄品質,節地、節水、節肥、省勞力,還收獲了休閑開發等綜合效益。

在馬陸鎮大裕村,記者看到了一株株“萬元葡萄樹”。隻見,一棟大棚裏隻種了寥寥幾株葡萄樹,但葡萄藤卻爬滿了整個上方空間,查看套在紙袋裏的一串串葡萄,有的還是青的,有的已開始變紫。基地負責人管華明告訴記者,一畝地最少隻種7株葡萄樹,但每一株葡萄樹的藤伸展麵積達到了近百平方米,並成功結出了300—400串葡萄,按照去年“管家”牌葡萄每串賣30元的市場價來計算,一株葡萄的銷售額今年有望達到1萬元以上。這也是江南地區葡萄種植達到的單株最高產值。
據介紹,多年來,江南地區一株葡萄樹最多能結出20串葡萄,每串若能賣10元錢,一株葡萄樹的產值最多能達到200元。那麼,現在的“萬元葡萄樹”到底如何種出?嘉定區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管華明在上海交大農學院教授、國家現代葡萄產業體係崗位科學家王世平指導下開展了科學種植,其中一項“根域限製栽培技術”起了關鍵作用。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每一株“萬元葡萄樹”都被種在一個四四方方的池子裏,底部也與周圍土壤隔離開來,這就是所謂的“根域限製種植法”。
采取這種辦法,可以對葡萄根部進行十分精準的灌溉、施肥,確保每一株葡萄在不同時期可獲得最恰當的營養,不流失,不過量,也可防止麵源汙染,同時,他們還對大棚裏的溫度和濕度等指標進行智能化控製。如此,葡萄樹長得好,葡萄的品質也有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株 “萬元葡萄樹”的藤也經過精心設計,在空中呈“王”字型向四周盡可能伸展,最終覆蓋近百平方米麵積。據介紹,這樣一來,葡萄葉子就能在上方進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從而能夠結出300串以上的葡萄,而根域限製種植法則“自下而上”及時輸送300串葡萄所需的營養和水分。
一畝大棚隻種7株 “萬元葡萄樹”,到底有哪些好處?管華明說,從畝產值來看,現在馬陸的優質葡萄畝產量控製在1000千克左右,每千克售價60元,每畝可獲得6萬多元產值,自己種出的“萬元葡萄樹”畝產值高不了多少。但是,在種植過程中,節水率、節肥率卻達到50%以上,同時,還可以大幅節省勞力:以前,一畝地有200多個葡萄根需要管理,現在隻需管好7個葡萄根,而且由於葡萄藤呈工整的“王”字型分布,工人們整枝或修剪時可以快速進行。更突出的是“節地”。現在,一畝大棚裏隻有7株葡萄樹,每株根部占地不足2平方米,土地使用率隻有2%。因此,一眼看過去,整個大棚裏的空間顯得十分開闊。於是,葡萄藤下的複合種養成為了可能。記者走過一排排大棚,很快發現了一群群紅冠、黑毛的林下雞,它們正在葡萄樹下的草叢中覓食。據透露,林下雞的總量達到了上千羽。其他一些大棚裏,還套種了一畦畦韭菜等。到了秋天,葡萄葉子掉落後,還可以種植土豆等其他作物。
今後,一部分的“萬元葡萄樹”大棚,還可以利用開闊的場地發展休閑產業,讓市民遊客坐在葡萄藤下喝茶、聊天、品葡萄。
目前,以管華明為帶頭人的葡萄種植合作社成員已達60多戶,生產麵積超過1000畝。接下來,他將向其他農戶逐步推廣“萬元葡萄樹”的科學種植模式。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1-07)第十五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全國各地綠色食品齊聚上海
- (2014-11-11)2014中國·上海國際食品博覽會本周五開幕
- (2015-01-22)袁隆平: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需要更多惠農政策
- (2015-06-29)農產品連年遭遇“滯銷病” 農民之“急”誰來解?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