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這次姑蘇行,終於嚐到了我理想中的洞庭碧螺春

2019-04-17 09:28:51 來源: 中國網

我是個嗜茶之人,尤好綠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各大名茶都有喝過,但最喜歡的還是碧螺春,或許是因為喝得多了,對茶的要求也變高了。因此,今年開春的時候,我自駕去了趟蘇州太湖洞庭山,一方麵是和朋友一起旅遊,另一方麵是為了去茶農家買點正宗的洞庭碧螺春

雖然碧螺春喝了不少,但這還是第一次來原產地。正宗洞庭碧螺春隻產於蘇州的洞庭東山、洞庭西山,其三麵環水,北麵倚山而與陸地相通,常年湖水煙波滋潤,地理上占盡優勢。

為了找到更高品質的碧螺春,我們走遍了洞庭山各大碧螺春的產地,最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裏遇到了西山的小徐,他讓我見到了最好的碧螺春!這裏碧螺春生長在海拔300多米的山坡上,常年雲霧繚繞,空氣濕度非常大。由於晝夜溫差很大,他們家的茶樹生長很慢,嫩牙非常的嫩,這種牙尖泡出來,花果香十足!

他家茶園的真是山路18彎,車子開不上來,采好的茶葉隻能人工來回運輸。山路還必須用人力背下去。都是純人工采摘,人力成本非常的高。在這種環境下的茶葉,真的是一點汙染都沒有。

我百度查了一下,洞庭山地處北緯31°10′東經120°26′,屬於黃金茶葉帶,光照適宜;年平均溫度15.5~16.5℃,溫度正合適;年降雨量1200—1500mm,不多也不少。森林覆蓋率高,相對濕度78%以上,為碧螺春茶樹的培育、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這一帶的土壤都是肥沃的黑土,土層非常的深厚,最適合碧螺春的生長,正是這裏的獨特地理環境造就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洞庭碧螺春。

我第一次在朋友那邊喝碧螺春的時候,開袋的刹那聞到的那股沁人心脾花果清香,讓我極為震撼,還以為是加了什麼香料。這次來真的明白碧螺春為什麼會有果香了,茶園中茶樹與果樹間生,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就此形成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好的茶葉,除了原材料外,炒茶也是大有講究的。小徐說,他的長輩炒茶都是:“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是其中的精華所在。他們會根據茶青采摘時的天氣狀況以及涼青、曬青時的萎凋情況,及時進行分寸把控,過早或者過晚炒,都將影響碧螺春的最終品質。

正所謂“慢工出細活”。 洞庭碧螺春采用土灶手工炒製,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培幹,這些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嗬成。其炒製特點可以總結為:“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作為感謝,幫他小小地宣傳一下,小徐現在是開了個淘寶店名為“小徐家碧螺春”,但是由於他家茶葉生長環境和品質的苛刻要求,茶葉一般到下半年就賣的差不多,有需求的朋友趁現在去看看。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