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張新發非遺產業化成中國非遺熱點

2019-08-27 16:06:42 來源: 中國網

“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的銷售額估計比現場其他所有非遺項目的銷售總額還多”。 非遺大會現場一位嘉賓不經意的一句話,立刻引起很多領導、專家和非遺傳承人對張新發的關注,紛紛圍觀到張新發非遺文創展區探尋經驗:“張新發是怎麼產業化的?”“張新發一年有多少銷售額?”“張新發是怎麼既傳承技藝又提高生產效率的?”……

8月24日,“2019中國·丹寨非遺文創節” 在貴州丹寨萬達小鎮舉行,是中國公益領域第一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權威全國性活動,旨在促進中國優秀非遺項目更好的傳承與發展,讓非遺真正走進生活。

此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權威學術機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權威公益組織聯合主辦。

會上,《張新發檳榔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剛強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做了《文化與產業並舉----張新發非遺產業化之路》的主題發言。

張剛強先生在發言中說:

“對於非遺來說,使用是最好的保護,消費是最好的傳承,產業化是非遺的必經之路。為保護和傳承好《張新發檳榔製作技藝》,我們堅持變與不變的融合,堅持傳承與創新的融合,堅持非遺文化和非遺產業化的融合。”

“原來我們的祖輩隻能服務方圓幾公裏,現在我們要服務地球村。將人工作業與機器作業相融合,即實現手工匠人技藝的傳承又達到現代工業的效率。推進整個檳榔行業向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張剛強先生並通過“在非遺傳承方麵,注重文化傳承和技藝傳承“、“非遺創新方麵,注重口味創新和包裝創新”、”非遺產業結構方麵,將傳統零售、門店連鎖、電商新零售同抓”三大部分深度闡述了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的成功方法。

最後,張剛強先生說道:

“非遺傳承表麵是術的東西,但內涵一定是道的東西,我們傳承人一定要深刻領會道的東西,將其傳承。非遺的核心意義就是‘工匠精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間,不玩半點虛的東西,隻有實際才能夠傳承百年。張新發不屬於我家族的,也不屬於我們企業的,他應該屬於整個民族,因為他寄托這我們的前輩對這個行業的期望。”

張剛強先生的講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認同和熱議,紛紛表示感謝張新發通過非遺產業化為非遺走進生活找到了解決辦法,起到了示範作用。

另外,此次大會還開展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評審團由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機構的權威專家構成。

張新發首次參加非遺文創大賽,提交的《中國喜事—張新發非遺文創喜事係列》作品,喜獲銀獎,此次大賽非遺公益項目和非遺文創產品金銀獎全國僅各評出15個,湖南有3個項目獲獎。

《中國喜事—張新發非遺文創喜事係列》文創,由《張新發檳榔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剛強先生指導,圍繞“讓非遺走進生活的非遺產業化”思路,通過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恭喜發財、福祿壽喜等角度,表達“喜事宴請必有張新發”的非遺喜慶應用場景,並將張新發非遺技藝通過形象的圖形融入到喜事宴請的各種器皿上,從而達到非遺文化和非遺產業的雙重傳承。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