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莫先於食,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

2019-04-17 14:29:42 來源: 搜狐

所謂“養生之道,莫先於食”,以及“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飲食養生對於人體最重要的意義,即在於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什麼是飲食養生,如何選擇養生的飲食?所謂“養生之道,莫先於食”,以及“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

食物不隻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麵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飲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並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飲食養生方法和經驗。小編的飲食養生技巧,分享給你們,如果你有更好的養生知識,可以一起交流喲~

一:飲食有節,利身益壽

二千多年前,管子亦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無論是醫學經典著作,還是曆史上的聖人、真人、賢人,以及醫藥名家,均強調飲食要有規律和節製。

近年來,還有人提出,平衡飲食、有氧運動、心理狀態是健康養生的“三大裏程碑”。

老中醫認為“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過飽不利於健康,但食之太少亦有損於健康。”有些人片麵認為吃得越少越好,結果強迫自己挨餓,由於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反而虛弱不堪。正確的方法是“量腹節所受”,即根據自己平時的飯量來決定每餐該吃多少。“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髒之葆”。這無饑無飽,就是進食適量的原則。隻有這樣,才不致因饑飽而傷及五髒。

二:進食有時,三餐有別

俗話說得好:“早飯要飽,午飯要好,晚飯要少。”大量實驗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對養生長壽是大有益處的。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泉源,太油、太甜、太鹹的食物,吃了容易讓人感到昏昏欲睡,所以在選擇上,燒餅油條偶而換上饅頭夾蛋,地瓜粥也可以取代薯條,來杯牛奶、優酪乳勝過奶昔,清粥宜配青菜少醬瓜,身體負擔減少了,一天的開始更有朝氣。

好早餐選擇最合理的營養搭配: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以供身體所需。每天堅持吃營養早餐,也是延年益壽的要素之一喲~

午餐:像上班族們,通常都是點外賣,網絡上報道的外賣含地溝油、菜不新鮮、製作環境差等等難道我們還不以為然嗎?與其這樣不踏實的吃不營養的飯菜,為什麼不自己在家動手做一份營養又幹淨的午餐呢?

現在很多的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往往都會選擇隻吃一些蔬菜或者是水果,時間長了這樣也會導致身體營養不均衡,小編真的心疼呀,跟著小編這樣吃也不會胖:

1、葷素搭配要適當、得當;葷菜可多半偏向於:牛肉、羊肉、魚肉;適當的多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這樣才能夠保證身體充足的營養,而且也不會引起過度的肥胖。

2、主食:多吃粗糧主食:糙米、玉米麵等;喜歡吃白米飯的朋友們,可以把替換成糙米飯,前麵幾期有專門講到糙米喲,(吃好五穀雜糧養生、美容、瘦身都可以?)糙米屬於粗糧,升糖指數不高,不易長胖(嘻嘻,放心吃,但也不宜過量,有飽腹感就行)。

注意:午餐吃的不要太快,作為上班族如果想要保持體形而且讓自己的腸胃也比較好,那麼就吃飯的時候不要太快,可以細嚼慢咽讓食物慢慢的在身體裏麵消化下去,既能夠感受到飽腹感又能夠保證營養。

晚餐: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早餐吃的像皇帝,晚餐吃的像乞丐。”說的就是我們晚餐時應該注意飲食清淡。

1、晚餐要早吃:人在進食後4~5小時會出現排鈣高峰,如果此時太晚吃飯你已經入睡則會影響排鈣,大量鈣留在體內無法排出,長久下來的後就就是尿路結石。因此,晚餐時間盡量選擇在6點~7點之間,盡量不要超過八點。

2、晚餐要少吃:傍晚時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為一天中的高峰,胰島素可使血糖轉化成脂肪凝結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豐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來。同時,持續時間通常較長的豐盛晚餐,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鍾,容易使人患上失眠。按照科學的膳食方式,晚餐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最好選擇:麵條、米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兒包子、小菜、水果拚盤等食物。並且,應在就寢前兩個小時進餐,還要特別注意不要吃肉類食物,並且,最好吃八成飽。

其實健康的好壞,一直都是我們自己來把握,我們都聽說過“禍從口出”,可是“病從口入”又何嚐不是呢?

一定要記住,一日三餐按時吃,合理搭配,不可偏嗜;食宜清淡,避免過鹹;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

飲食養生,從管住嘴開始!加油,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好好愛護自己~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