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副產品

糧食過度加工易導致“富貴病”

2014-07-18 10:17:08 來源: 經濟日報

  原標題:防止糧食過度加工

  農業部近日印發關於加強糧食加工減損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為防止過度加工造成的糧食、營養和能源的浪費,應大力發展專用米、糙米、米糠食品、專用粉、全麥粉、小麥麩皮製品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及係列化、優質化、方便化主食食品。

  隨著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技術發展,中國食物供應空前繁榮,吃飽對於多數國人早已不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是,糧食過度加工、過度追求精度,造成出品率的降低和營養成分損失,對糧食節約和人體健康都有害無益。

  數據顯示,過度加工導致我國每年損失糧食150億斤以上。以大米為例,正常情況下,每100斤稻穀能生產出70斤大米,但是目前很多消費者喜歡精細白大米,加工企業每100斤往往隻能生產約50斤,浪費很大。

  而且,糧食中的很多營養都因深加工喪失了,精細化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容易造成某些“富貴病”。近幾十年間,我國居民經曆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才完成的膳食轉型。以高能量、高鹽高脂和高動物性食物為特征的膳食結構,過度依賴精製食物,追求口味享受,加上體力勞動、體育運動的缺乏,導致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迅速增長。而且,多種疾病發病年齡都在提前,肥胖、高血壓、亞健康、糖尿病等所謂“富貴病”,正由高收入群體向中低收入人群轉移。

  病理學理論表明,膳食中攝入較多全穀物食品,可以保護機體免受自由基傷害,還可抵抗一些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長期以來,“色香味”這些最普通的感官指標,影響著我國消費者選擇,導致存在眾多消費誤區。過度追求“色香味”,大大提高舌尖上的風險係數,值得我們反思。

  因此,建構科學的膳食結構,食用新型營養健康食品,遏製“舌尖上的浪費”,應當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體質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