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 18:42:37 來源: 中國網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麵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麵,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盡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在此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隻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養生要順應天序。時令是指季節和時序的變化。因為時序以十五日為一節,又稱節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人在交節氣(一年之中以“兩分”“兩至”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時候艾灸神闕關元尤其有益。
夏至艾灸時間:6月21日
艾灸穴位:督脈:大椎、至陽、命門;任脈:膻中、關元、神闕、巨闕
夏至灸大椎:快速振奮一身之陽氣(養好健康一整年!)
俗語:冬至養生,夏至治病。一個安內,一個攘外。夏至人陽氣到極限則一陰生,就是俗話說的寒。熱極而寒生,寒生百病重。所以今天宜扶陽驅寒!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艾灸療法非常見效。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做艾灸,根治冬病的效果能達到最佳。那麼從現在開始艾灸大椎穴扶陽驅寒效果翻倍!
大椎穴,是人體的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椎穴不通,會堵塞七條經絡: 1.督脈、2.膀胱經、3.大腸、4.小腸、5.三焦經、6.膽經、7.胃經。大椎穴也有著萬能之穴的美稱;這絕不是誇大其辭;
【大椎穴取穴位置】
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間.簡單的說,將頭稍微往前垂下,不動肩膀隻動頭頸部,會發現有的突起會動,有的突起不動,會動的突起數為頸椎,取穴時隻要找會動突起的最下方即可。
小分子活性肽為您解決工作與運動產生的疲勞,從生理學看是指肌肉的分解與消耗。要消除疲勞,最重要的是“在恰當而又最快的時間裏補充消耗掉的氨基酸”大豆肽被腸道吸收的速度比蛋白質和氨基酸快得多,可在20分鍾內被人體有效吸收,且不需消耗人體能量,這對肌體獲取充分的氨基酸源,迅速修複受損肌肉,消除疲勞,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大腦通過分泌生長激素來激活肌肉的修複功能,經反複地“運動——補充營養——休息”的循環,使肌肉纖維修複得比以前更粗、更強壯。在運動前、運動中補充大豆肽,可以減輕肌蛋白降解,維持體內正常蛋白質合成,防止肌肉損傷,保持持久體力。
在夏至時節,艾灸外用,小分子活性肽內服,內調加外養,強健體魄,滋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