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家喻戶曉的“越光大米”,用它做飯、做粥,不配菜都好吃!

2019-01-14 14:16:12 來源: 環球網

FGA玩味台灣帶你一起了解台灣的優質大米,“越光大米”在FGA玩味台灣 淘寶企業店都有售。

FGA玩味台灣掌握全台灣超過70年食品品牌,超過700種商品項目。FGA原為協助台灣農產及食品加工業者建立品牌形象,執行13年,輔導超過135個農產品及食品品牌,並於2018年統合旗下品牌商、廣招台灣優良農業者,以淘寶FGA玩味台灣企業店的方式將台灣優質好食推向大陸。

關於哪的米好不好吃的網友中肯評論:

先說國際市場上的香米柬埔寨的最貴,泰國次之,越南米質量最次也最便宜。泰國國內售賣的高端大米都是從柬埔寨進口過去的。主要是看中柬埔寨的生態環境,泰國也是受工業化汙染的國家,沒法保證像柬埔寨那麼貧窮但幹淨的土地。越南就純粹是技術問題,種子也差,土地也差,沒啥好米。另外就是,粳米的粘性普遍高於秈米,這是品種的問題和個人口感的喜好差異。你叫熱帶地區的人吃粳米,很多人的感覺是“悶”,所以熱帶地區人普遍吃口感清爽的秈米,這是地區差異,並不是說黏的就好,不粘的就不好。還有就是口感越好的米普遍都要經過拋光和現代化的栽培技術,不然長出來的米質都偏差,這就看各人是注重口感還是注重綠色栽培了。

一起來了解下台灣“越光米”

圖片9_副本.jpg

台灣曾引進種植日本越光米,卻因早熟、產量低、易倒伏,且雜交後裔選拔效果差,栽培遇瓶頸,農試所耗費14年育種,將日本越光米親本(原生種)在台種植改良,育出與日並駕齊驅的「台灣越光米」台農77號。

農試所作物組水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李長沛說,日本越光米在台種植狀況不佳,當年為穩定其品質和產量,看淮日本越光米的兩親本「農林22號」和「農林1號」具優良適應性,因此直接把兩米種在台選育改良14年,並在國內各地試種。

農試所發現草屯鎮農會經營得最好,且因生育日數、產量、農藝性狀、品質、食味值等表現好,受當地稻農青睞。李長沛說,台農77號屬中早熟,生育期較早熟稻晚1周,產量穩定,千粒重勝台梗11號,穗粒數與稔實率則優於越光。

此外,台農77號容重量足、透明度佳、心腹背白總和不超過1,屬中等直鏈性澱粉、低蛋白質含量,除米質外觀佔優勢,還具爆米香(飯香味),食味值不輸深受民眾喜愛的台稉9號,近年除南投草屯,台南等地也陸續有農民跟進種植。

台灣越光米生產麵表現也比一般推廣品種更抗病蟲害,至少能減少1至2次化學防治,減少生產成本;市場定位則在一般稉米和優質香米間,能以中高價位高品質打進市場,隻要適當輔導專區生產,建立自我品牌,前景看好。

許多人知道,日本新潟縣魚沼出產的越光米是「米中之王」;在台灣,媲美新潟越光米的台灣名米分布圖也逐漸成形。農委會農糧署近年致力推廣地方特色米,

以芋香聞名的桃園3號近年幾乎都由桃園當地農民奪冠,而且光是第一階段的入圍者清一色都是桃園的農會,包括桃園區、八德區、新屋區、觀音區和大園區;高雄145號和高雄147號在高雄大寮區也表現亮眼,是頒獎典禮的常客;另外,被譽為「台版越光米」的台南16號,今年首度由中部地區獲得非香米組的總冠軍;台稉2號在花東地區栽培也屢傳佳績。

香米組品種包含台農71號、桃園3號和高雄147號,分別由雲林西螺鎮農會、桃園觀音區農會、高雄大寮區農會得冠;其中雲林西螺鎮農會總分最高,摘下香米組年度名米產地冠軍。

非香米組有台稉2號、台南11號、台稉9號、台南16號和高雄145號,分別由台東關山鎮農會、桃園觀音區農會、桃園龍潭區農會、彰化二林鎮農會、高雄大寮區農會奪冠;總分最高者為彰化縣二林鎮,獲得非香米組年度名米產地總冠軍。

「台版越光米」台南16號由彰化二林首次奪冠,桃園3號和高雄147號是得獎常客 這次有「台版越光米」之稱的台南16號由彰化縣二林鎮奪冠,初試啼聲的新品種就獲得好成績,拿下非香米組年度名米產地及品種產地雙料冠軍。壽米屋企業總經理陳肇浩說,台南16號由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和台大農藝係共同研發,是台灣首次利用分子標誌輔助選種技術育成的品種,在「大橋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種植。

透過分子育種技術能快速篩選出需要的性狀基因,將日本的越光米和台農67號雜交,育出的台南16號保留92%越光米的基因,具有似越光米黏彈的口感。 台南16號也是「菁英之米」,適合台灣栽培。陳肇浩說,與越光米相比,台南16號較不易倒伏、生長期較長,產量也較高,目前跟農民契作一年麵積約100多公頃,並遵守稻米良好農業規範,實施產銷履曆製度。

高雄市大寮區農會今年獲得香米組與非香米組雙冠王,以高雄145號勝出的高雄大寮區農會農民陳毅鴻是比賽的常勝軍,他認為,種有機米除了技術要好,也要懂得拓展通路。「我們的產銷觀念跟老一輩不一樣,他們比較土法煉鋼,收成後可能直接賣給糧商或農會;我們自己創立品牌,自己找通路,例如網路平台或社群網站,讓大家認識。」

高雄147號冠軍由高雄大寮區農會青農吳俊賢奪得,已連續五年獲獎,過去他從事電子科技業,因希望幫忙長輩而回鄉。承襲嶽父的種稻經驗,若有病蟲害疑問也會請教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人員,今年他種米已邁入第八年,「感謝爸爸的技術和改良場提供的好品種,」高雄147號外觀晶瑩剔透,散發芋香,冷掉的飯還是很有嚼勁,適合用來做壽司。

桃園3號幾乎每次入圍席次多由桃園地區的農會包辦,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課長林孟輝分析,桃園3號屢次獲獎,許多產銷班投入種植該品種,並以單價高、品質好的小包裝米販售。為了延續冠軍米的美名,並加以行銷,當地農民會持續種植,累積的經驗自然也較多,所以桃園市的農會相對具優勢。

「種好米要費心、費力,我從兩年前就開始準備,種稻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用心、耐心和愛心,就會種得好。」以桃園3號獲得香米組產地冠軍的桃園市觀音區農會農民梁守洋說,桃園3號用石門大圳的水灌溉,水質乾淨,種出來的米品質也好,米粒大、烹煮過程會有芋香,尤其放涼後更香,煮稀飯特別好吃。

煮好、保存好,將地方名米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今年的米品質不相上下,吃起來都很結實,差異性不大。」擔任品飯員的老爺大酒店中山日本料理廳主廚藍文彬說,名米選拔結束後,消費者買回家如何烹煮和保存也相當重要。

藍文彬說,洗米時,如果可用處理過的水如逆滲透水清洗,較不會破壞米的味道,並用手輕輕撥動3到4次,浸泡30分鍾以上,能讓水透到米心中間,煮起來的米口感較好。 他也建議,特色名米開封後如果不食用,應裝入容器冷藏,避免與空氣接觸而吸收過多濕氣、米香散失等,「對它好,它就會好吃,」如此才能將好米的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

上午10點,走進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辦公大樓,一整排電子鍋排列在桌上,整個空間飄散著米飯的清香氣味,這裡是聲名遠播的稻作與米質研究室品飯室,許多重要且知名的稻米品種,如:台稉 9號、台中秈 10號 、台中 194號,都從這間研究室誕生。催生好米的搖籃

稻作與米質研究室最重要的任務是稻米品種選育以及技術研發,並扮演品評、鑑定米種優劣的角色。近年因為民眾飲食西化、食米量下降,台灣稻米生產量過剩,「目前在食用米飯的研究方麵已累積一些成果,現在研究室的新任務是開發與改良適合做加工、品質優良且平價的米種。我們希望多了解業界的需求,例如做味噌、釀醋的米需要具備哪些特性,從既有的品種材料裡觀察,在這些特性表現不錯的品種,找出其父母本,和可以補足缺乏特性的品種進行雜交育種,育出適合的米種。」助理研究員王柏蓉說。

各有所長——稻米品種二三事

合作社供應的台中秈10號米,是頗受歡迎的秈米品種,王柏蓉認為它口感不黏膩、好消化,適合牙口不好的老人或小孩。屬香米品係的台中194號,取台稉9號的Q彈口感與印度知名香米品種Basmati的香氣,香味似七葉蘭,米粒較瘦小、軟黏,放涼後香味更濃,但不易照顧,產量也較一般稉稻少,對農民來說屬進階米種。

市麵上常見的台稉9號口感耐咀嚼、品質穩定,變冷也不致影響口感,目前常用來作為品飯時的對照組。育成高雄139號的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其育種特色是雜糧輪作,因生長期較長,不適合高雄地區稻米需與雜糧輪作的栽培方式,反而在花東地區發揚光大,因此在高雄竟很難買到高雄139號米。

「花東日照時間短,下午後陽光被中央山脈擋住,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稻米生育的時間長度。就算同緯度,台中和花蓮的氣候就是不同,在西部生長良好的稻種到了東部不一定有相同表現。」助理研究員吳以健說明。除了適地適種,就像跟某個人相處久了產生熟悉感,農民通常會習慣固定種植某些品種,在混米情況層出不窮的台灣,學習辨認產地、米種和生產者也是很有意義的食農教育。

潛力新米養成——田間試驗場

「台灣是全球稉稻栽培緯度最低的地區,我們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台灣人在接受日本殖民之前都是吃秈稻,日本人剛開始引入稉稻,發現稉稻怕熱、不適應台灣的光線週期,開始改良育種,後來育出的台中65號是現行稉稻的老祖先。近年全球暖化,今天的台灣(氣候)也許就是4、50年後的日本或韓國,所以日韓很喜歡來台灣觀察水稻適應高溫的情況。」助理研究員鄭佳綺帶領我們到研究室的田間試驗區,一邊走一邊說明。

目前針對水稻研究最多的台南和台中農業改良場,位置分別靠近稻米栽培麵積最多的雲林縣和彰化縣,包括上述兩者和全台共7所農業改良場,每年會交換即將推出的潛力新品種,觀察新品種在不同地區環境適應性及產量表現,並評估是否達到育種者需求,再決定正式命名及後續培育。

專業米質鑑定——品飯

看完田間試驗場,時近中午,品飯工作即將開始。「品飯的目的是分出不同米種的高下,順序是先看外觀,新鮮、品質好的米表麵會有油亮的保水膜,放久的米顏色會變得暗淡或變黃;接著是聞香,先聞對照組(台稉9號),清一下鼻腔,再聞下一組;然後才入口,用舌頭去感覺是否會回甘、有米飯的香甜,還有黏性跟硬性是否適中,而且要在一定時間內品評完,以免溫度下降影響口感。」王柏蓉說明完品飯的方式和步驟,便開始低頭專注地品嚐今天參加品評的5種米飯。

除了受過專業訓練的品飯員,研究室兩年前從日本購入價值兩百多萬元的米飯鑑定儀器「米飯鑑定團」,可用科學數據分析米飯食味和特性,讓米飯品評的標準更精準、更全麵。

在專業品飯員的指導下,我們也親自體驗品飯的過程,細細品嚐每口米飯的滋味,同時也愛上了米飯單純的味道,除了品飯,更毫不浪費地把整盤飯吃得光光!稻米品種的命名原則

大家耳熟能詳的米種如台稉9號、高雄139號、台中秈10號,命名的方式有什麽規則嗎?

事實上,稻米品種命名規則經過數次演變,現在採用的方式是以台灣各農業改良場作為名稱開頭,如台中區農改場2016年最新培育出的秈稻品種命名為「台中秈197號」;台灣目前栽培麵積最大的稉稻品種「台南11號」是由台南區農改場育成;位於台中的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則以台農為開頭,後頭的數字若為奇數表示由本所培育,若是偶數則為分所育成品種。若為秈米或糯米品種,名稱上會標示「秈」或「糯」,若無特別標示就屬稉米品係。早期有時會跳號,現在為了方便,各改良場則以連號命名。

我們再來了解下“越光米”的來源:

米飯自三千年前從中國傳入日本,由於日本對我大天朝尊稱為“越”,而且傳入的米煮出來泛著光澤氣味香甜,因此最上等的大米就被尊崇為“越光米”。

圖片10_副本.jpg

越光米是一種日本大米的商標及同種水稻的品種。越光米在日本廣為栽培、家喻戶曉,是高級大米的代表之一。而其中又以新瀉縣魚沼市出產的越光米最負盛名。越光米的口感香糯、柔軟且味道上佳,而價格也相對較高。

越光大米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大米品牌,甚至有“世界米王”的稱號,生長時稻莖線條優美纖細,葉片顏色透明翠綠,大米中各成分比例平衡,粘度、彈性、光澤和香味都非常出色,口感好,顆粒飽滿,回味甘甜。

圖片11_副本.jpg

越光大米的產地在日本東北地區,尤其新潟縣魚沼地區的大米最負盛名,日本穀物檢定協會每年都會對全國大米進行味道的檢定,從1989年開始,新潟縣魚沼的大米每年都會獲得特A的最高評價。這與魚沼地區清澈的水、空氣以及鮮明的晝夜溫差有很大關係。

圖片12_副本.jpg

你看這款越光大米,顆顆圓潤、均勻、飽滿,色澤如白玉一般,晶瑩透亮。

這款越光米,口感飽滿Q彈、有韌勁,很適合國人的口味。

不需要配任何菜肴,小編就可以吃一整碗白飯,越嚼越香,還帶著一絲清甜。

現在就搜索《FGA玩味台灣》淘寶企業店,找到台灣“越光大米”品牌。

圖片13_副本.jpg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