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5 17:36:30 來源: 中華網
如今,移動支付、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及智能稱重、智能餐盤等硬件已經在餐飲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消費者也已經習慣了智能點餐,習慣了用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手段進行支付。可以這樣說,信息技術和智能化軟、硬件的發展,已經重塑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與社餐相比,相對封閉的團餐在信息技術及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方麵相對落後。不過,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麵對社餐的持續衝擊,團餐企業也在奮起直追,近年更是湧現出一批科技感、現代感十足的典型食堂,人臉支付、3秒結賬、智能稱重、自動售飯機等紛紛現身校園食堂。在一係列“黑科技”的賦能之下,傳統的校園團餐被重構、升級,不僅效率、效益雙雙提升,也給師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2018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黑科技高校食堂TOP 10”榜單
1月11日,由中國飯店協會指導,人民網、餐飲老板內參、億歐、職業餐飲網、筷玩思維、團餐謀等媒體與禧雲國際、支付寶共同發起的中國首屆高校食堂評選活動“‘TOP食盛典’2018年度全國高校食堂評選”在北京落幕。在這場覆蓋1000多所高校、近2200個食堂的評選活動中,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智慧餐廳、中南大學八食堂、西南交通大學黍園一食堂、合肥工業大學一食堂、西北師範大學西苑餐廳、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生食堂、濰坊醫學院第一食堂、福建師範大學翠竹園餐廳、安徽工業大學第八食堂、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順心餐廳等十家食堂,通過應用智能硬件與大數據、移動支付等信息化技術,榮膺“2018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黑科技高校食堂TOP 10”大獎。
自助選餐、3秒結賬,智能餐盤減緩排隊壓力
就餐高峰期是每家高校食堂都必須麵對的問題,高校食堂對此又愛又恨,愛的是,這是食堂客流量及營業額最高的一段時間,恨的是,飯點過於集中,檔口前麵往往排成長隊,師生等候時間過長,影響了就餐體驗。究其緣由,在於點餐及支付環節花費了太多了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智慧餐廳
入圍“2018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黑科技高校食堂TOP 10”榜單的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智慧餐廳,通過應用一係列“黑科技”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智慧餐廳將選餐區設置成“U字形”的“自選路徑”,學生們可從兩側入口進入,沿路選餐,最終在“U字”下方的4個智能結賬台刷卡買單。在北區食堂菜品的下方的LED屏上,顯示著菜品的價格、克數,甚至還標明了菜品的營養成分。選餐結束後,盛有飯菜的托盤放在“結算區”框內,係統會自動算出價格,學生刷卡支付即可,整個過程僅需三秒,大大緩解了排隊壓力。
中南大學八食堂智能餐盤係統
榜單中的中南大學八食堂也有一款“結算神器”——智能餐盤係統。走進八食堂,你會發現食堂中心區域有3台一字排開的如超市收銀台大小的“結算神器”,台麵上分結算區、讀卡區和顯示屏3個部分。當學生將裝有飯菜的碗放在結算區後,顯示屏上就會顯示金額,再一刷飯卡,讀卡區便會自動扣除金額。相比人工結算,智能餐盤係統不但零失誤,不會出現算多算少的情況,而且速度快——比人工結算至少節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據悉,以往高峰期排隊,從隊尾到打飯窗口至少要用十幾分鍾,應用智能餐盤係統後,從選菜到付錢用不了5分鍾。
ERP管理、移動支付、大數據分析,智慧食堂推動經營優化
作為高校食堂應用“黑科技”的標杆,“2018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黑科技高校食堂TOP 10”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技術,除可提升點餐及支付效率、減少排隊等待時間外,更可通過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解決團餐企業及食堂在經營過程中的成本、運營、管理等問題。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生食堂采用了大量的黑科技,助推食堂進行日常管理與決策。據悉,該食堂使用的是禧雲信息提供的智慧食堂解決方案,在前端,它通過“智能餐盤+價格顯示屏+支付寶支付終端”,給師生帶來智能化、便捷化的就餐體驗:智能顯示屏會根據減少的菜量自動計算出價格,學生支付時無需刷卡,打開支付寶支付頁麵即可自動扣款。在後端,食堂通過“菜譜式雙屏點餐機+支付係統+ERP係統”,實現了信息化的管理,不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還借助大數據的分析與優化,為自身運營提供助力。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生食堂
通過采用ERP係統,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生食堂與學生、菜品、原材料及供應商建立了鏈接,並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助力食堂經營優化。以往,食堂並不清楚學生消費了什麼菜品,消費頻次是多少,很難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采用ERP係統後,食堂對學生的消費方式、頻次、喜好、能力,菜品的售出方式、價格、類型等數據進行了分析,為配置菜譜、挖掘爆品、精準備餐提供了依據,並提升了學生的消費體驗。此外,借助ERP係統,食堂對原材料的消耗數據、庫存數據、采購數據及供應商的采購價格、物流數據等也實現了實時監控,可根據相應數據及時調配庫存,避免食材浪費,從而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入圍“2018年度最受學生歡迎的黑科技高校食堂TOP 10”的自然是應用“黑科技”的翹楚,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高校食堂也應用了一些“黑科技”,這便是顏值實力均“在線”的“2018年度高校食堂 TOP 50”。例如,“京城第一食堂”中國農業大學就采用了機器人炒飯機,將原材料放進去後,它會自動翻炒,順溜地晃鍋、劃散、傾倒,效率大大超過人工;還有些高校食堂應用了自動打飯機,學生隻需將碗放進機器,刷卡後碗內便會出現相應分量的米飯,與人工打飯相比,自動打飯機份量精準、方便快捷,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對於高校食堂而言,在整個產業的上下遊,每個核心環節都存在信息化需求,不過,就目前而言,國內高校食堂在信息化方麵發揮價值最多的,還是前端的點餐支付、大數據的分析優化及食堂經營方麵,在食材采購、食安溯源、成本管控、物流管理、金融服務等供應鏈的後端,尚需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及智能化軟、硬件的使用率,從而推動其向更加創新、智能、高效、多元的新團餐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