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別弄錯了,吃醬油並不會讓人變黑!

2019-09-27 15:00:55 來源: 中華網

在廚房裏,醬油可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好搭檔。無論是炒蔬菜還是燉肉和醃肉,沒有醬油的食物味道和賣相上都會差很多。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會聽說:“吃醬油,會使皮膚變黑”,那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圖片1.png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體皮膚的顏色,是由人體內含有的色素決定的:褐色的黑色素、紅色的氧合血紅素、藍色的還原血紅素和黃色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不能由人體自身合成,需要從飲食中攝取,稱為外源性色素。其餘3種均由機體自身合成,稱為內源性色素。

其中,對膚色影響最大的,是黑色素。黑色素在人體內的合成非常複雜,它主要是受到內分泌的影響,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多巴,進而氧化形成黑色素;當然了,它也會因為紫外線的照射而增加。

圖片2.png

關於醬油的釀造,其實主要是由大豆、澱粉、小麥、食鹽經過了發酵製作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有機酸、糖類及色素。和其他食物一樣,醬油食用後會被分解,轉化成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並不具備直接進入血液就到我們皮膚部位的功能。

另外,目前也沒有發現醬油具有增加光敏感的作用,也不會影響人體的激素合成。醬油中含有一種叫做類黑素的色素,這隻是一種天然色素,在進入胃腸道後就基本會被分解,並不會被人體吸收。

所以,吃醬油並不會使皮膚變黑。

也許您看到這裏,還是會有疑問:那為什麼經常聽到有些人說身上有傷口不宜吃醬油?也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王永春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的解釋能夠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門診中,自己經常被患者詢問這個問題。但傷口愈合得好不好,會不會留疤,主要是看創麵的大小、感染程度,治療過程中的清創縫合是否做好、抗感染是否到位,以及人體的營養狀況。

醬油的“涉黑嫌疑”主要來自於它的兩種成分,氨基酸和酪氨酸酶。第一,氨基酸成分不會促進黑色素的形成,醬油的黑色來源於所含的焦糖色素,即使被人體吸收,也不會被人體輸送到皮膚。第二,醬油中也不含有促進合成黑素的催化劑,酪氨酸酶不能耐受強酸,無論醬油裏是否含有酪氨酸酶,都會在進入胃的時候被胃酸滅活,失去能催化化學反應的生物活性。所以,吃醬油會讓傷口變黑隻是一種傳說。

圖片3.png

王永春教授指出,食物顏色的深淺並不會影響傷口愈合。至於傷口處皮膚變黑,主要是因為皮膚細胞受損後,激活了酪氨酸酶的活性,導致黑色素生成,讓皮膚看起來會有些發黑。但是隨著皮膚細胞的逐步修複,黑色素會慢慢分解直至消失。

此外,傷口愈合期間如果皮膚長期被紫外線照射,也會導致皮膚發黑。所以,傷口愈合期間,不必忌吃深色食物,而要做好抗感染和防曬工作,並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需要提醒的是,醬油含鹽量較高,吃了應該減少鹽的攝入。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