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中國外賣產業調查研究報告》:家庭小型化成為外賣產業新增長點

2019-09-27 15:58:43 來源: 商業電訊

“上半年,小龍蝦的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按一份訂單平均15隻小龍蝦計算,上半年美團外賣共銷售了3億隻小龍蝦。據說國人一年會吃掉 4.5 萬噸小龍蝦,如果將這些小龍蝦首尾相連,總長度可以繞赤道將近 3 圈。”這有趣的數據來源於近日美團研究院和中國飯店協會外賣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外賣產業調查研究報告(2019年上半年)》。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外賣產業增速放緩,但仍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19年全年的交易金額預計將從2018年的4613億元增長到6035億元。

2015-2019年中國外賣產業規模變化(億元)

1569553094503009083.jpg

國民“辣”味依然是最愛

在“最喜歡的小龍蝦口味”問題上,全國的吃貨們比較一致。從美團平台的訂單可以看到,麻辣小龍蝦當之無愧地是小龍蝦的口味之最,其次是香辣和十三香。根據餐飲大數據,絕大多數80、90後都喜歡“重口味食物”。CNNIC第 44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 21 億,較 2018 年底增加 1516 萬,占網民整體規模的一半左右。美團外賣數據顯示,80後、90後是外賣消費的主力軍,2019年上半年外賣訂單中20-34歲用戶的訂單占比高達86.3%,其中20-24歲用戶的訂單占比為21.5%,25-30歲用戶的訂單占比為37.5%,30-34歲用戶訂單的占比為27.3%。80後、90後的外賣消費頻次遠高於60後、70後。

2019年上半年美團外賣用戶年齡分布

1569553156426067995.jpg

再看兩組數據,2018年我國餐飲市場超過4萬億規模,其中光是火鍋就貢獻了4800多億,在龐大的中國美食家族中連續5年占比超過11%。2018年我國辣椒產量飆升至4000萬噸,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產國;而今年我國辣椒種植麵積已經擴大到3000萬畝左右,產值超過了700億元人民幣。

人體對於辣味是會上癮的,從科學原理來說,辣椒素觸及到神經,我們的身體中發生的是病理性疼痛的介質快速在痛覺神經上跳躍,而這種痛覺刺激人的大腦,令其產生補償機製,釋放內啡肽,從而產生欣快感。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吃飯總是喜歡配些辣醬,為什麼人一旦養成吃辣的習慣,便再也忍受不了清淡了。“多巴胺產品”能帶來“爽感”和“癮感”,所以老幹媽曾每天賣出130萬瓶,一年能賣出6億瓶,可圍繞地球兩周。

“家庭小型化”周邊經濟繁榮

2019年上半年,中國外賣產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報告中稱,品類擴張、用戶消費習慣養成、夜間經濟發展、區域下沉、家庭小型化都將成為外賣產業新的增長點和助推器。家庭小型化是指過去十幾年間,我國的家庭人口結構發生的巨大變化。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一人戶家庭占總戶數的比例從2002年的7.7%增加到2017年的15.6%,二人戶家庭占總戶數的比例從2002年的18.4%增長到2017年的27.2%。

對於小型化的家庭結構和單身的新生代消費者來說,他們的消費結構與傳統家庭的消費結構是有所不同的,“家庭小型化”帶動了餐飲外賣“一人量”周邊產業的蓬勃發展。據淘寶數據,2018年“一人食”類食品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60%,熱銷食品代表有自熱鍋、自熱缽缽雞、自熱麻辣燙、自熱螺螄粉、速食湯、速食等,購買主力為26—35歲的人群。同時,小罐茶、小包裝的堅果、肉脯、蜜餞都開始受到消費者青睞,這是因為原本以老中青大家庭消費行為中選擇大包裝實惠為主的購物觀正在慢慢改變。仍以高頻食用的佐餐為例,公開資料稱,曾每天賣出130萬瓶的老幹媽的銷量據說已大不如前,除了傳聞原材料變更以及市場同品類競爭等原因,其實也有消費主力及小型化家庭結構演化的因素。對於1個人或2個人的家庭結構而言,傳統家庭瓶裝280g的玻璃裝佐餐產品量較大,可能幾次都吃不完,容易過期造成浪費,因此消費者開始欣然接受一頓飯就能吃完的“一人食”佐餐解決方案。如同為佐餐品牌的佐大獅經過反複測試,契合當下消費場景的一人量可以讓消費者吃得既滿足又不浪費。

當然,對於餐飲業來說,份量賣點不足以達成消費決策。眾所周知,新生代消費者往往喜新厭舊,口味變化很快,餐品迭代升級周期短。餐飲商家僅依靠單品,很難讓消費者“長情”,多元口味的佐餐,可以消解外賣場景中占比80%的簡餐口味單一的問題,滿足新生代消費者“享受生活的美好”的價值觀,享受一人獨食的自在。 “佐大獅會順應餐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施行‘一縱一橫’戰略,縱向繼續挖掘餐飲場景中高頻消費的優質產品,不斷拉近外賣行業與用戶的需求之間的距離。橫向從商家外賣線上運營診斷、數據決策等方麵拓展,持續為商家賦能。”佐大獅創始人兼CEO戴振開告訴記者。

1569553220669085622.jpg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