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一天幫扶一個縣:阿裏扶貧如何走出阿裏速度

2019-12-06 14:43:59 來源: 中華網

2020年實現全麵脫貧,青海班瑪縣有望提前一年摘掉貧困帽。

“非常感謝阿裏巴巴對班瑪縣脫貧的幫助,今年縣人均收入就能達到5000元,就能摘掉貧困的帽子了,這也為明年縣裏分紅500貧困戶的任務,打下了基礎。”縣委書記夏吾傑說。

班瑪縣成功脫貧,來之不易,對於阿裏來說,這隻是“一天”的目標。

自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阿裏的興農扶貧落地到600個縣,平均1天幫扶1個縣,扶貧業務走出了阿裏速度、中國速度。

2019年“雙十一”剛忙完,阿裏鄉村事業部的專家們由東一路向西,穿越幾千裏,奔著一個隻有兩顆紅心、銷量為4的淘寶店來了。這家店叫“班瑪藏雪茶官方企業店”,剛剛開始經營,“銷售很困難,因為產品名氣不大。”

班瑪縣,位於青海雪山之巔,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但因其依山傍水氣候溫潤,擁有著特產“藏雪茶”。

“藏雪茶”,是用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的葉子加工製作而成的。這種海棠隻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3500米的地區,有著獨有的品質,而班瑪縣就處在這一獨特的地理區域。班瑪縣人口少工業少,當地水質優良無汙染,是野生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生長的淨土。

“藏雪茶”,可以說承載著班瑪縣擺脫脫貧的希望,事實亦如此。班瑪縣縣委書記夏吾傑太想讓美麗的高原海棠成為家家戶戶致富的產業,造福一方。2014年“藏雪茶”開始產業試種,老百姓每種植一株財政補貼2塊錢。2014年至2019年當地共種植藏雪茶1.85萬畝,建成了青海首條藏茶加工生產線。

“藏雪茶”曆史悠久。據《果洛宗史》記載,唐宋時期,當地牧民就用它換取日用品,班瑪的“賽西古道”就是運茶的通道。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藏雪茶”在曆史的塵埃埋沒,青海不產茶,似乎成為一種約定俗成。

班瑪縣的班前村是著名的“長壽村”,491名村民中90歲以上老人13人,百歲老人3人,長壽人數和比例均高於全縣其他地方,原因之一是“飲食無汙染,喝藏雪茶”。

經研究檢測,藏雪茶富含茶多酚、多種維生素、類黃酮等營養元素,具有三降四抗(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衰老、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的作用,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等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

專家認為,“藏雪茶”符合內地消費者對原生態、綠色無汙染產品的癡迷,其保健功效也讓它具有很高價值,但是,倉儲、物流,限製了“藏雪茶”的線上銷售發展。

阿裏方麵給出三個建議,在西寧建一個倉儲中心、物流中心;通過他們的直播活動進行推銷;就如何開好網上淘寶店,提供營銷指導幫助。

經過協商,物流中心基本決定在西寧開建。阿裏通過直播活動,5分鍾賣掉5000份藏雪茶,銷售額45萬元。

未來,班瑪縣還會繼續跟阿裏合作,除了“臧雪茶”,還可以銷售近20萬頭犛牛犛牛肉、黑青稞、菌類資源以及文化類展品、民族手工藝產品等。

對於與阿裏的合作成果,夏書記說,今年人均收入就能達到5000以上,摘掉貧困的帽子了。不過還需要繼續鞏固。這個項目還是需要長期的這樣的公共支持,鞏固還是長期的過程。

2017年12月,阿裏集團成立脫貧基金,特別是在電商脫貧領域,阿裏從助農扶貧模式進一步轉向為興農扶貧模式,形成新產業、新業態、特色產業帶,重塑貧困地區的經濟結構,讓農民燃起致富的新希望,最終實現脫貧。

興農扶貧方麵,阿裏注重對“三區三州”地區的幫扶助力。“三區三州”,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也是深度貧困地區,轄區內209個區縣,曾有多達196個國家級貧困縣,占全國總量的近1/4。班瑪縣,正居其一。

有記者曾經問,阿裏為什麼參與精準扶貧工作。阿裏一位負責人答,“中央提出全麵脫貧,是我們國家近年來最具理想主義色彩,也是難度最大、力度最大的創舉。作為一家大公司,阿裏巴巴一致強調社會責任,強調社會擔當。大公司的大,不是利潤大、收入大、市場份額大,而是責任大、擔當大。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