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14:54:12 來源: 中華網
青海不產茶?
5年前,青海媒體似乎是這樣表述的。
青海真的不產茶?曆史可不是這樣記載的。
據《果洛宗史》記錄,唐宋時期,青海當地牧民用“藏雪茶”換取日用品,使之在中原地帶風靡一時,青海班瑪縣的“賽西古道”就是運茶的通道。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藏雪茶”突然在曆史中銷聲匿跡,如此,“青海不產茶”開始以訛傳訛。
還有一段傳奇是這樣講述的。
自古以來,藏區群眾“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它既可以補充各類維生素、微量元素,促進攝入體內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還具有一定的抗高原缺氧和抗高原輻射的作用。有時,昔日茶馬古道會因惡劣天氣等原因交通不暢,無茶可飲時,老百姓發現班瑪縣野生的花葉海棠、變葉海棠,其樹葉可當代替茶來飲用。班瑪藏雪茶開始在當地流行,賽西古道便成長為另一條茶馬道。
曆史來到今天,還是有許多人沒聽說過“藏雪茶”。
“藏雪茶”,是用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的葉子加工製作而成的。這種海棠隻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到3500米的地區,班瑪縣就處在這一地理區域,人口少工業少,水質優良無汙染,是野生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生長的淨土。
班瑪縣政府官方網站的文章中稱:班瑪縣的班前村是著名的“長壽村”,491名村民中90歲以上老人13人,百歲老人3人,長壽人數和比例均高於全縣其他地方。原因之一是“飲食無汙染,喝藏雪茶”。“經研究檢測,藏雪茶富含茶多酚、多種維生素、類黃酮等營養元素,具有三降四抗(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衰老、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的作用,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等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
據藏醫學主要醫典《四部醫典》和《實用藏醫名庫》記載,該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熱病、消化不良等疾病。
班瑪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地廣人稀、交通落後、產業結構單一,“藏雪茶”是當地擺脫深度脫貧的希望。
2014年,“藏雪茶”開始產業試種。幾年來,當地共種植藏雪茶1.85萬畝,建成了青海首條藏茶加工生產線。
去年,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2018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上,藏雪茶一舉榮獲金獎。
如何通過藏雪茶實現深度脫貧?
在線下,“藏雪茶”已布點北京、上海等地商超,但它在線上基礎非常薄弱,品牌影響力在全國範圍內還有限。
阿裏巴巴鄉村事業部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了這個寶貝,忙完“雙十一”就直奔而去。從西寧下飛機,還要開車要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班瑪。
專家認為,“藏雪茶”符合內地消費者對原生態、綠色無汙染產品的癡迷,其保健功效也讓它具有很高價值,但是,倉儲、物流,直接限製了“藏雪茶”的線上銷售發展。
據班瑪縣委書記夏吾傑介紹,和阿裏合作後,阿裏方麵建議,第一,要在西寧建一個倉儲中心、物流中心;其次,提出通過他們的直播活動進行推銷;第三,就如何開好網上淘寶店,提供營銷指導幫助。
經過協商,當地已決定在西寧建設物流園區,作為倉儲。從西寧向全國發貨。
回到杭州,阿裏巴巴脫貧基金組織策劃了“看,這是不一樣的青海”直播活動。雖然銷售額隻有45萬元,但這相當於讓當地134戶貧困戶每名貧困戶收益1314元。
“非常感謝阿裏巴巴對班瑪縣脫貧的幫助,今年縣人均收入就能達到5000元,就能摘掉貧困的帽子了,這也為明年縣裏分紅500貧困戶的任務,打下了基礎。”縣委書記夏吾傑說。
2017年12月,阿裏集團成立脫貧基金,脫貧攻堅成為阿裏的戰略業務之一。特別是在電商脫貧領域,阿裏從助農扶貧模式進一步轉向為興農扶貧模式,形成新產業、新業態、特色產業帶,重塑貧困地區的經濟結構,讓農民燃起致富的新希望,最終實現脫貧。
在興農扶貧方麵,阿裏尤為注重對“三區三州”地區的幫扶助力。“三區三州”,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的統稱。“三區三州”,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也是深度貧困地區,轄區內209個區縣,曾有多達196個國家級貧困縣,占全國總量的近1/4。沒脫貧的,都是硬骨頭。而班瑪縣,正居其一。
正如馬雲所說:扶貧、脫貧和致富是三個不同的東西,扶貧給人以魚,脫貧則是授人以漁,致富是給大家造魚池、造魚塘。阿裏巴巴的脫貧思想就是致富思想,讓大家富起來,讓農民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