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15:07:07 來源: 中華網
曆經近三年的編纂工作,《江蘇名酒誌•湯溝酒誌》已完成終審,即將正式出版發行。全書共46萬餘字,通過特有視角,完整記錄湯溝酒的發展變遷,挖掘整理名酒文化,這也是湯溝酒和湯溝兩相和有限公司的首部酒誌。值得一提的是,《湯溝酒誌》定位為產品誌,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企業誌,具有濃鬱的行業特點和地域特色,獲得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肯定,評價其是一部資料豐富、體例完備、行文規範的誌稿。據悉,下月湯溝酒業將舉行《湯溝酒誌》發布會。
《湯溝酒誌》編纂工作圓滿完成 46萬字記錄傳承與變遷
名酒誌可以讓方誌文化和名酒文化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傳承千年。江蘇是方誌大省,素有方誌之鄉的美譽,也是酒文化之鄉,是我國釀酒技藝和釀酒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作為江蘇傳統的“三溝一河”代表之一,湯溝酒一直都是江蘇白酒版塊中的重要一極。自古以來,湯溝鎮便有著“美酒之鄉”的讚譽,而湯溝酒的曆史,上溯秦漢、中興北宋、昌盛於明末清初,是迄今為止中國古老的知名白酒品牌之一。以6家私營糟坊為前身,1952年實現公私合營,2000年企業改製,幾經更迭,不斷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江蘇湯溝兩相和酒業有限公司。
為記錄湯溝酒的起源、沿革和現狀,遵照《江蘇名酒誌》編纂工作方案的要求,2016年底江蘇湯溝兩相和酒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江蘇名酒誌•湯溝酒誌》編纂委員會,進行《湯溝酒誌》編纂工作。董事長何繼平親自擔任酒誌編纂工作辦公室組長,擬定《湯溝酒誌》篇目大綱,並於2017年2月23日通過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審核。
《湯溝酒誌》編纂工作圓滿完成 46萬字記錄傳承與變遷
遵循篇目大綱這一基本主線,從2017年年初開始,編纂組成員拜訪了數十位見證湯溝酒發展變遷的老同誌,搜集整理了企業發展過程中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為了讓《湯溝酒誌》內容更加豐富、更加科學,編纂成員還多次前往連雲港市檔案館、淮安市檔案館、灌南縣檔案館、灌南縣博物館、灌南縣圖書館等專業機構收集資料,並調閱公司檔案室相關資料,尋找可記載的曆史軌跡。
2017年11月,江蘇省地方誌辦公室主任漆冠山曾專門到湯溝酒業調研《江蘇名酒誌•湯溝酒誌》編纂工作,查閱了相關資料並肯定了編纂成果。漆冠山說,江蘇名酒誌編纂列入了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市、縣兩級地方誌部門要加強對已納入江蘇名酒誌係列叢書的湯溝酒誌編纂指導。他表示,希望湯溝酒業瞄準精品良誌目標,抓住重點和難點,加強資料挖掘和品牌研究,力爭編纂出一部具有湯溝酒個性特色的酒誌佳作。同時要創新記錄形式,通過影像方式全麵形象地加以記錄。
《湯溝酒誌》編纂工作圓滿完成 46萬字記錄傳承與變遷
2018年4月16日,連雲港市地方誌辦公室組織對《湯溝酒誌》的複審工作,選舉出了多位評審專家,分別對《湯溝酒誌》提出修改意見。經過討論,專家組認為《湯溝酒誌》定位於產品誌,資料豐富、體例完備、行文規範,經修改後同意通過複審。2018年11月22日,江蘇省地方誌辦公室組織終審,出具了終審稿的具體修改意見,並同意通過終審。至2019年初,編纂委員會完成《湯溝酒誌》的封麵設計及有關圖片攝編等工作,清稿打印,報省地方誌辦驗收、批準出版。
“曆史因挖掘而越顯厚重,品牌因傳承而更具價值。”湯溝酒業董事長何繼平表示,編纂湯溝酒誌對企業品牌塑造、湯溝酒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湯溝釀酒曆史悠久,曾得清朝戲劇家洪昇稱讚“南國湯溝酒,開壇十裏香”,湯溝酒釀造技藝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纂《湯溝酒誌》,準確地記述湯溝酒的發展曆史與現狀,客觀反映湯溝酒的發展曆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但可以弘揚名酒文化、加強技術工藝互鑒、鞏固提升企業形象,也為服務方誌文化和酒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