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論壇

餐飲具中殘留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測定試驗方法的改進

2021-08-25 09:30:01 來源: 世界杯赛程预测 導刊

任 怡,蘭 萌
(陝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農副食品所,陝西西安 710048)
摘 要:目的:對餐飲具中殘留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測定試驗方法的改進。方法:以二氯甲烷為萃取溶劑,離心管為萃取容器,不經pH調節與酸洗步驟,1次萃取完成。結果:改進後的方法在濃度0~2 µg/mL範圍內線性關係良好,2為0.999 4,為0.98%~1.89%,回收率在98.0%~101.8%。結論:該改進方法所得結果準確可靠、平行性好、檢測效率高,對環境和人員危害小,可滿足餐飲具監督抽檢的檢驗工作。
關鍵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餐飲具;方法改進
洗潔精因其具有去汙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優點,已廣泛應用於家庭和各類餐飲業。一般認為,洗潔精等合成洗滌劑的主要成分為陰離子表麵活性劑,其屬於低毒,故在清洗餐飲具時,隻要衝洗幹淨,對健康是安全的。但洗滌劑用量過大,未經足夠量的清水衝洗或清洗用水重複使用,都會造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在餐具上殘留而被誤食,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1],因此準確測定餐飲具中殘留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含量對規範餐飲具的衛生要求,確保消費者的飲食衛生安全尤為重要[2]。目前,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檢測方法主要有3種,即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原子吸收法[3],其中亞甲藍分光光度法是國家標準GB/T 5750.4—2006
中規定的第一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檢測方法。然而該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步驟煩瑣、試驗過程長、易產生誤差及大量有機試劑對檢驗員危害較大等問題,因此本文分析了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檢測過程中的各影響因素,進而對該方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簡化與改進,所得結果準確可靠,檢測效率高,對環境和人員危害小,可滿足餐飲具監督抽檢的檢驗工作。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試劑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標準溶液(1 000 mg/L),國家計量科學院;亞甲藍,MERCK公司;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磷酸氫二鈉、氫氧化鈉、硫酸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所用標準使用液、溶液配製方法均與GB/T 5750.4—2006中10.1相同)。
1.2 試驗儀器與設備
T9CS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BSA224S型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公司。
1.3 試驗步驟
1.3.1 樣液製備
根據GB 14934—2006規定的采樣方法進行采樣,即按照每100 cm2表麵積使用100 mL蒸餾水的比例,衝洗餐具製樣。
1.3.2 標準曲線及樣品測定
準確移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標準使用液0.00 mL、0.50 mL、1.00 mL、2.00 mL、3.00 mL、4.00 mL和5.00 mL於分液漏鬥(改進後使用100 mL離心管)中,用純水稀釋至50 mL,同時吸取樣液50 mL於分液漏鬥(改進後使用100 mL離心管)中。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溶液調節pH(改進後該步驟可省略),將20 mL三氯甲烷分4次加入體係進行萃取,並在第一次萃取時加入10 mL亞甲藍溶液,第二次萃取時加入25 mL酸溶液進行洗滌,萃取結束後合並4次的有機相於25 mL比色管中,用三氯甲烷定容後測定。改進後則直接於標準係列及樣液中準確加入25 mL二氯甲烷和10 mL亞甲藍溶液,猛烈振搖2 min後靜置20 min分層。用一次性吸管插入底部有機層並快速吸取有機相於3 cm比色皿中進行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檢測過程中的各影響因素分析
①國家標準方法GB/T 5750.4—2006第一法中規定的萃取劑為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都是很好的萃取溶劑,但二氯甲烷的毒性遠低於三氯甲烷,在所有的氯代烷烴中毒性最低[4-5],且二氯甲烷成本較低,而原方法(即
GB/T 5750.4—2006)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三氯甲烷,試驗操作時危險性強,因此,本試驗考慮將萃取劑替換為二氯甲烷。②原方法中規定在萃取過程中需先對溶液pH進行調節使其變為中性再進行萃取,但餐具一般不會接觸過酸或過堿的物質,且標準規定使用蒸餾水衝洗製樣,蒸餾水的pH為中性,所以餐具水洗樣液的pH限值通常在6.5~8.5,且亞甲藍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緩衝作用,故調節pH的步驟可省略。而萃取之後的酸洗步驟則是為了除去酚類、有機羧酸鹽、氯化物、硫氰酸鹽及硝酸鹽類能和亞甲藍發生反應進而影響實驗結果的物質。試驗製備的餐具水洗樣液通常不會含有這些幹擾物質,因此基於上述因素,將pH調節及酸洗步驟省略。③國家標準中規定萃取次數為4次,且每次需用分液漏鬥對有機相進行轉移。萃取多次是為了萃取更完全,但萃取的次數越多,相應的誤差及損失也會越大,且多次萃取有機試劑用量大,不僅危害檢驗人員的健康,還會對環境帶來汙染。此外,在振搖過程中分液漏鬥極易引起溶液撒漏,使有機相損失,導致分析結果偏低。因此針對上述影響因素,本試驗將萃取容器替換為離心管,並將萃取次數合並為1次。基於上述分析,本文對原國家標準中的方法進行了簡化與改進,並對改進後的方法進行考察。
2.2 線性關係考察
試驗對改進後的方法進行了線性考察,線性方程為=0.605 8+0.043 6,2=0.999 4(=7),改進後的方法在濃度0~2 µg/mL範圍內線性關係良好。
2.3 精密度和回收率試驗
準確配製3種濃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溶液,按照改進後的樣品測定方法分別測定6次對其進行精密度試驗,同時與國家標準方法進行對比,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改進後的方法的為0.98%~1.89%,且測定結果與國家標準法無明顯差異。
以準確配製的已知濃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溶液作為本底,精確加入一定量的標準溶液,對加標回收率進行測試(表2),由試驗結果可知,改進後的方法的回收率在98.0%~101.8%。

3 結論
本試驗對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檢測過程中的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並針對原國家標準方法中存在的步驟煩瑣、試驗過程長、易產生誤差及大量有機試劑對檢驗員危害較大等問題,對試驗過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簡化與改進,改進後的方法在濃度0~2 µg/mL範圍內線性關係良好,為0.98%~1.89%,平均回收率在98.0%~101.8%。所得結果準確可靠、平行性好、檢測效率高,對環境和人員危害小,可滿足餐飲具監督抽檢的檢驗工作。
參考文獻
[1]趙文紅,江城梅.家用洗滌劑毒性作用及對食品汙染的研究現狀[J].環境與健康雜誌,2009,26(1):88-90.
[2]龔寧,李玉平,楊公明.表麵活性劑對世界杯赛程预测 的影響[J].環境與健康雜質,2007(9):747-750.
[3]趙宇明,付林華,董廣斌.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檢測方法在國內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2018,39(9):
241-245.
[4]楊飛飛,張海東,王瑞.二氯甲烷毒性研究進展[J].中國職業醫學,2015,42(6):692-694.
[5]陳誌蓉,裴新榮,張鳳蘭,等.氯仿毒性的研究進展及法規管理現狀[J].癌變.畸變.突變,2014,26(1):71-74.

熱點推薦